“ 9月3日—12日,海南省新聞從業人員自由貿易港知識培訓班在新加坡舉辦。培訓班學員聆聽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榮譽資深研究員周衛國、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等專家學者及業界人士的課堂講座,并前往新加坡港務集團、葉水福集團供應鏈城等地參訪。
期間,多名專家學者、業界人士介紹了新加坡自由貿易港建設發展的成功經驗,并為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積極建言獻策。
南海網集納省內媒體報道,以資各方借鑒,敬請關注。
”
外資在新加坡經濟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目前,有來自歐美日等地7000多家跨國企業和科技伙伴在新加坡設立了分支機構,其中60%的投資者在新加坡設立了其區域總部。據統計,在新加坡的GDP中,有42%由跨國公司創造。
引進外資,新加坡有自己一套做法。它有一個經濟發展局,負責向全球推銷新加坡,招商引資。還在美歐等世界各地常設招商引資機構,派駐“精英”,長年累月搜索信息,走訪名企高層主管,說服投資者到新加坡投資。同時,它也非常注重修內功,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針對不同行業制定不同引資政策,并且在不同時期靈活調整政策,從而幫助本國實現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僅50多年,新加坡就成為全球最有競爭力的經濟體,國際公認較為成功的自由貿易港,其中秘訣何在?
“人才!新加坡能有今天的競爭力,人才立國的方略功不可沒!”采訪中,受訪學者的回答幾乎異口同聲。
沒有自然資源,有人才,同樣可以富強,人才資源可以彌補自然資源的缺乏。正是出于這一戰略思考,新加坡堅持人才立國,讓其集聚了強大的人才動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跨越發展。
海南旅游怎么創新?要學習一切先進經驗,學習新加坡、日本等旅游業的創舉、創意。
新加坡會造節,會“玩噱頭”。新加坡過年很有味道,以前只是華人過春節,現在舉辦了各國綜藝大游行,吸引周邊國家游客過來欣賞消費;新加坡地方小,本沒有條件辦馬拉松,但是新加坡設計成來回跑;辦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沒有富余的地方,那就首創夜間比賽,不影響白天市民照常上班……
實行自由港政策的新加坡,極大地方便了貨物的流通,節省了貿易成本,帶動了集裝箱國際中轉業務的發展,這些成了新加坡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新加坡港目前已經實現全自動化,不需要人工參與,中央調度系統控制港口所有的岸吊、門吊等設備。據悉,新加坡港目前已經實現全自動化,不需要人工參與,中央調度系統控制港口所有的岸吊、門吊等設備。
新加坡的高效,不僅體現在辦事流程簡化、電子化,也體現在交通的暢通便利。對于一個產業繁榮,物流、人流互動活躍的經濟體來說,道路暢通才能實現真正的高效率。
怎么做到的?
據新加坡相關學者梳理,早在2009年,新加坡就通過擁車證制度,來達到逐步消減車輛年增長率的目的。據說,未來,新加坡的汽車年增長率將消減至零,擁車成本還將不斷提高。此外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數據顯示,新加坡曾在5年內投資200億新元建設新地鐵,50億新元補貼公交巴士服務,40億新元用于地鐵運營。
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建國以來,短短的54年,從一個國內資源缺乏、市場有限的殖民小島,飛躍成為個世界最具競爭力和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中國高級管理培訓中心主任顧清揚表示,海南在自貿區自貿港建設過程中,產業發展要在“特色”上做好文章,以現代服務業為例,海南除了發展生活類、消費類的服務業,還可以重點發展金融融資等生產類的服務業。海南可以發展海事仲裁、知識產權交易,這些產業不會污染綠水青山,又有很高的附加值。把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結合起來,才能具有更大的魅力。
新加坡政府多年來始終秉承親商理念,高度重視對投資者的服務,為了吸引更多企業,政府推出了眾多措施。目前在新加坡,公司注冊完全計算機化,免去了客戶填寫復雜表格的繁瑣工作。客戶在登錄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理局網站后,最快10分鐘就能注冊一家公司。此外,針對公司所得稅,政府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新成立的公司,可享有前3年的政府免稅計劃。
“新加坡政府不僅在土地和稅收方面給予外資企業優惠,嚴格的法律和政策的連續性也給外商提供了相關保障。”新加坡經濟管理學院客座教授王倩博士介紹。新加坡政府設立了經濟發展局,作為招商引資部門,該局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推行工業化計劃,擬定投資政策,審批投資項目,執行各項發展計劃,為投資者提供服務。
在新加坡,有很多“想不到”。
碼頭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二了,又在填海建造一座超級大港——大士港,目標是長久保持港口業務的世界領先地位;樟宜機場是亞洲最繁忙的國際機場,它在建的第五航站樓,竟是一、二和三航站樓面積的總和……
今天,新加坡人說“我們連一滴雨水都要收集起來”,他們背負的,是50多年來沒有水源的壓力;著手研究建設地下城市、海底城市,他們想到的,是50年后新加坡路在何方。
生存,憂患,安危,深植新加坡國民心間,讓這個城市島國迸發驚人的力量,也因此成就它一個又一個奇跡。
新加坡不僅是一座花園城市,還是一座智慧城市。其實,用智慧國家來形容新加坡才更為合適。正是由于國土資源有限,政府要騰出足夠的空間讓居民行走、活動,同時也可以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如果有必要,政府會靈活地將部分底層的公共區域圍起來,改造成老年人活動康養中心、托兒所等。
按照新加坡的經驗來看,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宜居城市,必須是規劃統領城市發展的走向,建設保證城市質量的水平,管理決定城市競爭的能力,營銷提高城市整體形象。
新加坡的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與人才、優質的營商環境都帶給海南什么樣啟示?且看新加坡學者建言獻策。
“20世紀60年代以來,新加坡先后經歷了勞動密集、技能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知識經濟等5個產業升級階段,每10年就會進行一次產業升級,不斷升級的產業有力帶動了經濟社會發展。”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顧清揚說,產業升級的路徑是由比較優勢的路徑決定的,新加坡國內經濟總量小,自然資源匱乏,規模經濟難以形成,惟有與國際經濟融合,在國際競爭中尋找發展的空間。
顧清揚認為,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可以向新加坡學習。“外國投資者為什么到了新加坡就會把心和投資留下?憑什么讓投資者到海南就駐足不走?”他建言海南在開放中學習,在開放中贏得競爭力,在開放中獲利。“新加坡是開放程度最高、投資和關稅壁壘最低的國家之一,海南在建設自貿區、自貿港過程中,同樣可以借鑒新加坡的發展經驗。”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榮譽資深研究員周衛國介紹說,新加坡的成功經驗主要有三條,一是法治社會,二是“好公民”價值觀念,三是為人民服務的公共管理責任。
在他看來,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不僅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在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方面的優勢也非常明顯。他建議,下一步海南要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黨政機關及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要從經濟管理向公共管理轉型,再從公共管理提升到公共服務。此外,要加大教育的改革發展力度。“光靠本地的大學是不夠的,要吸引世界上著名的大學,特別是和海洋經濟、自由貿易有關的學科師資隊伍、研究項目在海南落地。”
新加坡有學者提出,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是用“投資者夫人的視角”看問題。那么,“投資者夫人”會考慮什么呢?比如,有沒有誠信、便利的消費場所;有沒有很好的教育機構讓孩子上學;治安環境好不好,深夜歸來有沒有安全感……
對此,新加坡提出“每個官員都是招商員”、“全民招商”的理念,認為每個人都是新加坡的形象,是營商環境的軟實力。
新加坡沒有一滴石油,卻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第三大石油貿易中心以及亞洲石油產品定價中心;沒有廣闊的經濟腹地,卻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沒有世界知名生物醫藥公司,卻發展成世界第五大生命科技制造中心、亞洲的藥劑制造中心。
奇跡不止如此,新加坡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腦硬盤驅動器制造基地、世界最大海洋鉆井平臺制造基地、碼頭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二、世界第四大乙烯生產中心……
“它那么小、那么優雅,怎么能造出那么雄偉的東西來?看起來不合新加坡的身份。”新加坡的學者們不無自豪,在他們看來——
“無中生有”,早已深入新加坡的血脈。
記者獲悉,2014年,新加坡政府提出建設智慧國愿景。政府通過大數據,實行“早鳥計劃”,鼓勵市民錯峰出行,市民早高峰前乘車可以免費。利用手機應用程序,提供實時路線規劃服務,規避擁堵;出租車預召系統,在出租車停靠點應用站點熱感應技術,以測算乘客排隊人數多少,為出租車調度提供依據。
據媒體最新報道稱,2022年起,新加坡政府計劃在榜鵝、登加以及裕廊創新區三個新鎮試行無人駕駛公交車服務,目前已有10家當地和外國公司在進行自動駕駛測試。
“通過智能交通服務未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這是一個大方向。”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全職教授顧清揚表示。
新加坡是一個經濟社會高度發達、秩序井然、廉潔高效、環境優美的國家,其發展成就和影響力備受世人矚目。在公共服務、城市規劃、生態建設、社會管理等可持續發展模式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
顧清揚教授認為,前瞻性地做好長遠發展規劃、系統和持續性地確定國家關鍵性戰略規劃之間的相互聯系,是新加坡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新加坡國家的良好信用和聲譽、穩定的政策和偏重商務的環境、良好的基礎設施、充滿活力的商業環境、政府對開放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持,以及極為重要的戰略位置和立體式的物流網絡等因素是新加坡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