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觀察 | 探訪新加坡自貿港建設:“無中生有”立根基 “小中見大”開新局

              編者的話

              成就大事業需要大視野,奮斗新時代需要新作為。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一項偉大創舉,對標的是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目標是打造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使命既光榮又艱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開闊視野、加強學習、提升本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此,本報推出“自貿觀察·視野”版,著力介紹國內外建設自貿區、自貿港的先進做法、成功經驗,以資各方借鑒,敬請關注。

              “無中生有”立根基 “小中見大”開新局

              ——海南日報記者實地探訪新加坡自由貿易港建設①

              數讀圖片 2018年新加坡港集裝箱吞吐量達3631萬標準箱貨物吞吐量約6.3億噸。圖為新加坡港繁忙景象。 海南日報記者 張杰 攝

              ■ 海南日報特派記者 梁振君 丁靜

              本版點擊

              這里沒有引以為豪的自然風光,地下幾乎沒有任何礦產,甚至連淡水資源都嚴重缺乏。

              這個面積只有約720平方公里的狹小國土,戰斗機起飛5分鐘,一不小心就可能飛到了國外。

              除了幾乎沒有臺風,這里并不天生麗質。然而,正是這個島國,短短數十年就從190戶漁村發展到擁有595萬人口的國際大都會,成功打造出世界島嶼經濟體發展的現代樣板,是亞太地區最大的轉口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系國際公認較為成功的自由貿易港。

              這里是新加坡,地處馬來西亞半島最南端,一個典型的島嶼國家。初秋時節,在海南省委宣傳部的組織安排下,海南日報記者團參加海南省第二期新聞媒體從業人員自由貿易港知識(新加坡)培訓班,得以一窺獅城在建設自由貿易港等方面的成功秘訣。

              產業升級 | 鋪筑持續發展之路

              9月3日下午,隨著海口直飛新加坡的飛機高度開始下降,透過飛機舷窗俯瞰大海,只見一座小島被湛藍的海水簇擁著,島上高聳的儲油罐密布。這就是世界知名的化工島——新加坡裕廊島,總面積不足32平方公里,卻聚集超過100家化工企業,包括殼牌、埃克森美孚等世界級石油化工巨頭,產業涵蓋煉油、化工、倉儲、物流等石化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位于裕廊工業區的裕廊碼頭是新加坡眾多自由貿易港之一。“目前新加坡境內共有7個自貿港,其中1個以空運貨物為主,另外6個以海運貨物為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資深榮譽研究員周衛國博士說。據介紹,從1960年左右開始,新加坡僅花了20多年時間,就發展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世界石油貿易樞紐和亞洲石油產品定價中心。裕廊島是新加坡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沒有油氣資源的新加坡,卻能吸引上百家全球油氣石化龍頭企業入駐,從無到有、“無中生有”發展出世界領先的產業集群。這是為何?“新加坡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高素質的勞動力,加之政府外向型經濟政策的積極引導,使其成為跨國公司構筑全球生產體系的理想區位。新加坡產業發展的歷程是適應產業全球化的歷程。”橫河機電(亞洲)有限公司全球名譽總裁賴涯橋博士認為。日本橫河機電是比索尼公司歷史還長的跨國公司。更重要的是,對于引進并做強做大做優的產業,新加坡居安思危,時刻瞄準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抓住產業發展機遇不斷進行產業升級。“轉口貿易升級為海洋經濟服務業,船舶修理業升級為海洋鉆井設備制造業,旅游業升級為MICES綜合度假勝地,金融業升級為現代金融服務業,外向型加工升級為輸出型工業園區,組屋社區建設升級為輸出型生態城市,垃圾處理升級為清潔能源水資源產業,石油存儲升級為煉油石化制造業。”周衛國博士如是歸納新加坡近幾十年來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之路。

              “20世紀60年代以來,新加坡先后經歷了勞動密集、技能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知識經濟等5個產業升級階段,每10年就會進行一次產業升級,不斷升級的產業有力帶動了經濟社會發展。”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顧清揚說,產業升級的路徑是由比較優勢的路徑決定的,新加坡國內經濟總量小,自然資源匱乏,規模經濟難以形成,惟有與國際經濟融合,在國際競爭中尋找發展的空間。顧清揚認為,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可以向新加坡學習。“外國投資者為什么到了新加坡就會把心和投資留下?憑什么讓投資者到海南就駐足不走?”他建言海南在開放中學習,在開放中贏得競爭力,在開放中獲利。“新加坡是開放程度最高、投資和關稅壁壘最低的國家之一,海南在建設自貿區、自貿港過程中,同樣可以借鑒新加坡的發展經驗。”50多年來,新加坡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是50年后,新加坡的競爭力來自哪里?如果方向走錯了,新加坡下一個50年可能就沒有了!”在獅城長期從事機器人與自動化等領域研究的翟星鈞博士自我反問道。新加坡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可見一斑。正是在這種憂患意識推動下,新加坡主動辨識自己的比較優勢,在全球產業鏈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在一個開放的國際經濟環境中選定戰略性產業發展。新加坡的轉型之路并不平坦,而新加坡轉型路上的一個成功經驗是在世界經濟體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定位。

            新加坡街景一瞥。海南日報記者 張杰 攝

              科技創新 | 鍛造全球競爭利器

              經濟全球化時代,科技創新在競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加坡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同時結合本國特點,獨辟蹊徑。

              “國際競爭特別是科技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和中國、美國、俄羅斯相比,基礎型創新不是新加坡的強項,在這一點上,新加坡沒法和中、美、俄相比。”翟星鈞博士說,“新加坡不求顛覆性的創新,而是側重在小眾之處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優勢,實現應用型或者是實用型創新和突圍。”“小中見大”,對于新加坡來說,這種思路本身就是一種創新。

              新加坡科技創新實力的提升與其重視教育的國策有著緊密聯系。重視教育的國策提高了新加坡人口素質,提升了城市競爭力。

              “新加坡國土面積很小,東西長50公里,南北長25公里,戰斗機一不小心就飛到鄰國去了,盡管如此,新加坡的天空是無限的,因為新加坡航空公司的航線遍布全球。”翟星鈞博士說,新加坡樟宜機場不再是單純的機場,而是顛覆了機場的概念。新加坡政府為了實現這一愿景,可謂煞費苦心。“永不滿足”,新加坡人把這一點做到了極致。

              2019年3月,新加坡樟宜機場連續第七次被評為世界上最好的航空樞紐。樟宜機場以其屋頂游泳池,兩個24小時電影院和購物店而聞名。樟宜機場是亞洲第四大貨運機場,每周有4000多趟航班,連接世界57個國家和地區的182個城市。

              在新加坡學習和采訪期間,海南日報記者聽到這樣一個故事: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開出難以拒絕的薪酬,把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招攬至麾下,IBM不明確要求這批頂尖科學家做什么,而只是“做夢”。這批全世界最聰明的人一聽就明白了,IBM希望他們不要受傳統思維的束縛,要在新興或前沿領域搞出“黑科技”。這就是IBM的“白色空間”計劃。

              新加坡也在實施人才和科技儲備計劃。與此不同的是,在科技創新領域,新加坡并未把焦點放在顛覆性的創新上,而是謀求通過思維方式的創新,在應用型創新上取得突破。

              沒有自然資源,但有人才,同樣可以富強,人才資源可以彌補自然資源的缺乏。正是秉持這一理念,“新加坡不和大國拼硬科技、大科技,而是緊跟科技發展步伐,根據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明確方向和目標,謀求人才和科技儲備。”翟星鈞博士說,科技創新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人才。許多跨國公司之所以愿意到新加坡投資,最關鍵的是這些企業可以隨時在新加坡找到公司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生物醫藥行業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長周期、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長期以來,新加坡一直想大力發展生物醫藥業,但相關領域的跨國公司一直不愿在新加坡落戶。為吸引生物醫藥巨頭入駐,新加坡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投融資方式,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

              新加坡生物醫藥行業發展轉機從1997年開啟。為了發展醫藥產業,新加坡引進了一位很重要的人才,在這位人才的引領下,新加坡醫藥產業逐漸發展壯大。一個占地面積并不大的緯壹科技城匯聚了全球醫藥領域2000多名專家,成為世界重要的醫藥產業中心。

              “資本和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引進一個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相當于引進一個隊伍。”有新加坡學者如是評價,從早期的從中國引進“理工男”,到從全球引進金融人才以及IT人才,新加坡的科技嫁接機制有效確保了獅城始終站在科技創新前沿。如今,新加坡已吸引1.4萬家跨國企業落戶,超過4500家公司提供審計、會計和管理咨詢等專業服務。

              “三件”融合 | 打造最佳營商環境

              9月9日上午,站在新加坡港務局大樓20樓走廊朝南望去,煙霧籠罩中,惟見新加坡海峽排起了長龍,靠泊新加坡港等待裝卸的巨輪上都整齊碼放著高達十幾米的集裝箱。碼頭上,場橋林立,吊車正在緊張有序地作業。

              去年,新加坡港務集團在全球總吞吐量為8100萬標準箱,其中在新加坡港的總吞吐量達3631萬標準箱,是全球第二大港口,僅次于中國上海港。

              為什么全世界這么多集裝箱船愿意取道新加坡港?除了區位優越外,這里的營商環境特別是通關效率令人嘆為觀止。

              “港口每天有9000輛拖車進進出出,每輛拖車必須在25秒內通關,通關手續全部實現自動化及無紙化。”不方便具名的新加坡港務集團相關工作人員說,“拖車司機只需掃描指紋,再通過我們的電腦綜合碼頭作業系統(CITOS)進行車輛、司機身份以及艙單驗證,就可獲得所需的集裝箱的所在位置。閘門下方也裝上了稱重儀,可以在司機掃描指紋的同時稱拖車重量,確保與所呈交的艙單吻合。”

              巴西班讓碼頭是新加坡最先進的碼頭,其中4、5、6號碼頭全面使用自動化軌道式場橋,其中不少場橋系“中國制造”。海南日報記者坐車在碼頭環繞一周,發現堆滿了集裝箱的碼頭極少見到工人,成排高聳的場橋銘牌上書“上海振華”,沒有駕駛艙的集裝箱拖車正在來回倒車和運輸。為了提高自動化水平,同時應對人力緊缺局面,港口未雨綢繆進行無人駕駛測試。

              據介紹,由于軌道式場橋靠電力驅動,碳排量也被降至最低。通過精準的偵測與影像設備以及高端的電腦系統,自動化軌道式場橋能準確并安全地搬運集裝箱。操作員只需在控制中心24小時密切監督自動化軌道式場橋的運作,一旦出現問題將立即處理。

              當前,海南正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積極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吸引全世界投資者來瓊投資興業。新加坡打造全球最佳營商環境,對海南有著怎樣的啟發?

              顧清揚教授建言海南:優化營商環境,基礎設施等“硬件”要先行,“軟件”和“心件”(民心相通)相互配合,即實現“硬件+軟件+心件”的高度融合。

              新加坡獨立學者劉叔銘教授認為,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要提高自身競爭力,首先要改善營商環境,全世界可以投資的地方有很多,為什么投資者這么喜歡新加坡?因為這里倡導清廉的文化、追求高效的管理、匯聚全球高素質的人才。海南可以通過打造服務型政府,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新生態,吸引全球投資者進駐。

              賴涯橋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互聯互通是貫穿“一帶一路”的血脈,互聯互通涵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與民心相通五大領域。陸路、海道、口岸、海港等都是“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優先點,終極目標是向五大領域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網絡化的大連通。在“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大背景下,營商環境必將得到改善,世界將更加緊密聯結在一起。

              賴涯橋同時指出,海南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一環,又是中國重點僑鄉之一,瓊籍華人華僑遍布新加坡等東南亞各國,是海南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力量。華人華僑作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最廣泛、最直接的橋梁與紐帶,在加強中國與沿線國家互利合作、促進地區間經貿人文往來方面扮演著日益顯著的重要角色。

              波橋影靜市聲喧,照水銀燈夾岸繁。一個多世紀前,康有為留下的一首南洋詩,書盡獅城彼時的風景。100多年后,新加坡已成為全球最富庶的國家之一。如今,獅城正以其特有的姿態,續寫南洋傳奇。

              南海之濱,在加快推進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征程上,新加坡的經驗值得借鑒。

              (本報新加坡9月23日電)

              前沿動態

              新加坡著力營造未來營商環境

              在世界銀行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2018中,新加坡營商環境排名全球第二,僅次于新西蘭。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數字科技發展、第四次工業革命興起的變局,新加坡計劃采取應對策略以營造一個良好營商環境。

              新加坡政府為了吸引企業投資,實施了極具競爭力的稅率和稅法,并針對石油化工、電子業、清潔能源等支柱性產業落實了全面的、戰略性的產業發展方針。對于知識密集型產業,新加坡政府推出了健全的知識產權制度。同時,新加坡在法律仲裁方面具有的優勢也是其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

              新加坡政府還積極出臺各種措施,專門扶持創新型企業在當地發展,營造出適合創新的營商環境。金融科技是新加坡重點扶持對象。該國政府從2015年開始加強對這一行業的支持。目前,新加坡金管局在限定的業務范圍內,簡化金融科技市場準入標準與門檻,在確保投資者權益的前提下,允許機構將各種金融科技創新業務迅速落地,隨后根據這些業務運營情況,決定是否推廣。

              (來源:新華社)

              更多媒體聚焦>>>

              【南國都市報】新加坡自貿港建設發展啟示:“無中生有”的經濟強國

              【三亞日報】感知新加坡營商環境 從“投資者夫人的視角”看問題

              【國際旅游島商報】與世界經濟融合 自貿港建設,新加坡憑這成“榜樣”

              【海口日報】新加坡自貿港建設發展對海南有哪些啟示→

              【海南特區報】新加坡:向往的生活

            責任編輯:謝軍輝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海南時政

            權威報道一網打盡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97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99视频精品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范冰啊|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公布|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 1313午夜精品理论片|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毛万迈巴赫车标| 2021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专区第二|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男包|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青草| 久热精品人妻视频|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下载 |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久久只这里是精品66|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超清|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福利视频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粉嫩美女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