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洋高速公路嶺門互通。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12月28日,萬寧至洋浦高速公路正式通車。該高速公路起點位于萬寧后安鎮,途經瓊海、瓊中、屯昌、儋州,終點在洋浦經濟開發區,公路全長163.42公里,開通運營后,萬寧至儋州車程由原來的4個小時縮短至1.5小時,直接惠及沿線周邊近400萬人口。
萬洋高速公路是海南“田字型”高速公路網的重要一“橫”,建成通車意味著海南“田字型”高速公路網全面貫通;也是海南“豐字型”高速公路網的重要一“橫”,標志著我省“田字型”高速公路網正向“豐字型”拓展延伸升級。同時,隨著萬洋高速公路的建成,我省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163公里,密度3.43公里/百平方公里,邁進了全國中等水平行列。
萬洋高速通車,加強了我省東西部文化經濟交流和環島經濟帶對中部山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了沿線旅游資源的開發和經濟薄弱地區的發展,對實現“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和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提高全省資源要素利用效率、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島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都具有重大意義。
■ 韓慧
標志性事件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是因為承載著深遠的意義。萬洋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就是海南交通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標志性事件。因為它標志著海南人民翹首以盼的“田字型”高速公路網全面建成,開始朝著建設“豐字型”高速公路網的新征程邁進。這也是今年繼海文大橋、文瓊高速公路通車后,海南在“五網”現代化基礎設施提質升級方面交出的又一份漂亮“答卷”。
在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全力推動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關鍵時期,萬洋高速公路勝利通車,對實現“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和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提高全省資源要素利用效率、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自貿區自貿港,都具有重大意義。
萬洋高速公路為海南“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畫上了濃墨重彩的最后一筆。隨著它的建成通車,海南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163公里,密度達到3.43公里每百平方公里,闊步邁進全國中等水平行列。公路從無到有再到向好轉變,從疏到密再到連線成網,全島“一縱三橫四環”互聯互通交通主干網正在形成,見證了海南以“田字型”高速公路、環島高鐵、三大國際機場為代表的“五網”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的歷史巨變,為推動“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發展的戰略構想提供了先決條件,打下了堅實基礎。
成就來自汗水,凝聚建設者實干擔當、勇于拼搏的奉獻精神,萬洋高速公路通車正是全省上下團結一心積極投身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火熱實踐的現實寫照。我們要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和扎根守土、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椰樹精神,加快推進“五路”和“豐字型”高速公路網建設,早日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為推動建設自由貿易港、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范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7月22日,南渡江引水工程中部輸水隊洞3號支洞上游工人合力疏通灌漿孔。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12月28日,萬洋高速正式通車,為我省“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填上最后一“橫”。這是海南“五網”現代化基礎設施提質升級的又一重大成果。
“五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是落實中央要求“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工程,提高基礎設施網絡化智能化水平”的重大舉措。回首過去的一年,我省堅持“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的理念,織密“五網”夯實發展基礎——
海文大橋、文瓊高速公路、萬洋高速公路等一批路橋先后開通,鄉村公路進村到組;紅嶺灌區工程主干渠全線貫通,南渡江引水工程等一大批基礎灌區工程逐步建設;海南聯網二回工程投入運營,海南島與大陸形成了兩條海底電力大通道;全省19個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已全部接通5G網絡,在全國率先實現了5G“縣縣通”……
經濟發展,基建先行。我省不斷夯實“五網”基礎,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支撐。
交通路網快速發展
一座橋,承載著海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圓了海口文昌兩地人民的長期期盼;一條路,扣緊了我省沿海各市縣均有高速公路連接的閉環,有力促進文昌與瓊海這兩大僑鄉的緊密相連。
橋,是海文大橋——我國首座跨越地震活動斷層跨海大橋。
時針撥回到2019年3月18日15時,這一刻,海文大橋正式通車。至此,因400多年前的瓊北大地震而“分離”的鋪前港和東寨港再次“相擁”,從文昌鋪前到海口的路程也由原來的1個半小時縮短至20分鐘。
海文大橋始自文昌市鋪前鎮,途經北港島,止于海口市演豐鎮塔市,接海口市江東大道,全長5.597公里。是我省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橋塔最高、跨度最長的獨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也是國內防震、抗風級別最高和唯一跨越地震活動斷層的跨海大橋。
作為我省重大戰略先導性基礎設施項目,海文大橋是“海澄文”經濟圈的交通控制性工程,也是海口江東新區首個完工通車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極大推進了江東新區互聯互通、“海澄文”一體協調聯動,對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及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路,是文瓊高速公路——瓊東北地區的又一條快速通道。
9月21日,文昌至瓊海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車,文昌文城和瓊海博鰲兩地間車程縮短至30分鐘。這條起于文昌市文城鎮,順接海文高速,終點位于中原鎮博鰲互通,接G98東線高速,全長65.7公里的高速公路,不僅推動文昌航天城與博鰲亞洲論壇這兩大戰略區域的快速聯通,更直接惠及沿線50余萬名群眾,對整合環島旅游資源、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助推“三區一中心”建設均具有重要作用。
同一時期,在文瓊高速公路清瀾互通不遠處,國道G360文昌至臨高公路項目拉開了大規模建設的序幕。G360文昌至臨高公路是我省“豐”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中的第一“橫”,該項目的開工,也標志著我省高速公路網開啟了“田字型”向“豐字型”提質升級。
我省路網的發展不止于“大動脈”,還延伸到了“毛細血管”——鄉村公路。
2月9日,海南聯網二回工程首根海底電纜登陸海南澄邁。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通訊員 宋印官 蔡勇 攝
11月26日,臨高縣多文鎮加良村至美興新村,總長2.669公里的農村公路完工建成。至此,海南農村公路迎來歷史性的一刻——全省20278個具備硬化條件的自然村全部通上硬化路,海南在全國各省區中率先實現了所有具備條件自然村通硬化路的目標。
今年,緊隨“路”一起來到農民“家門口”的,還有“車”。11月30日,隨著儋州市最后一個建制村開通客車,全省2560個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車目標順利實現,農村群眾真正實現了“出門水泥路、抬腿上客車”愿望。
而與農村居民一樣感受到海南交通便利化的,還有城鎮的市民游客。
7月1日,海口市郊列車開通運營,這是國內第一條利用高鐵開行的城際列車,也是海南省首條投入運營的快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充分盤活了閑置資源,豐富了公共交通服務產品、為老百姓出行提供了新的選擇。
基礎設施提質升級
基礎設施是城鄉發展的支撐,是增進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今年,我省圍繞“五網”等重點領域持續完善基礎設施,一批重大項目取得了新進展。
國慶節前夕,好消息從南渡江畔傳來——9月30日上午,南渡江引水工程龍塘右泵站順利啟動試運行,為龍塘右泵站正式通水奠定基礎。
南渡江引水工程是國務院部署推進的全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龍塘右泵站是南渡江引水工程東部城市供水工程的起點,“順利試運行標志著南渡江引水工程建設取得預期成效。”省水務廳相關負責人說。
11月中旬,水網方面再傳喜訊——紅嶺水庫灌區工程主干渠11月15日全線貫通,預計明年1月中旬將試充水,向主干渠沿線的15座中小水庫補水。
紅嶺水庫灌區工程范圍涉及文昌、海口、瓊海、定安、屯昌等5個市縣,是解決瓊東北地區工程性缺水的重要工程,建成后將基本解決灌區內生活生產用水需求,成為我省又一個百萬畝灌區。
同樣,我省電網也在提質升級。5月30日,南方主網與海南電網二回聯網工程正式投運,海南島與大陸形成了兩條海底電力大通道。
南方主網與海南電網二回聯網工程可為我省新增60萬千瓦送電規模,有利于昌江核電機組充分發揮效益作用,在降低海南島“大機小網”電網安全風險的同時,進一步緩解當前海南用電緊張的局面,為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提供電力支撐。
5G是未來實現萬物互聯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今年6月國家發布5G牌照以來,省委、省政府從5G網絡建設和行業應用兩個方面同步推動全省5G建設發展。
8月1日,我省發布第一批共20個5G試點應用項目,涵蓋醫療、教育、旅游、文化、電力、港口等多個領域。截至9月,我省已累計開通5G基站507個,覆蓋教育、醫療、文體、產業園區等重點應用區域,全省19個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已全部接通5G網絡。
“這標志我省在全國率先實現了5G‘縣縣通’。”省工信廳廳長王靜說,目前,我省主要通信指標已躋身全國先進,實現跨越式發展。
氣網方面,環島天然氣管網文昌-瓊海-三亞輸氣管道工程加快建設,建成后將連接已建成的三亞-東方-洋浦-海口-文昌輸氣管道,形成海南島環島閉環管網。
路網更通暢、光網更快速、電網更明亮、氣網更充足、水網更潤澤……一年來,我省“五網”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與自貿區自貿港相適應的現代化、網絡化、智能化“五網”基礎設施體系正逐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加堅實。
(本版文字由陳奕霖整理)
路網
截至目前,我省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163公里,密度3.43公里/百平方公里,邁進了全國中等水平行列。
全省20278個具備硬化條件的自然村全部通上硬化路。
全省2560個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車
光網
截至今年9月,我省已累計開通5G基站507個,覆蓋教育、醫療、文體、產業園區等重點應用區域。全省19個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已全部接通5G網絡
截至今年10月,全省20戶以上自然村光纖寬帶和4G覆蓋率分別達93.36%和99.45%
原標題:萬洋高速公路通車
責任編輯:周玉敏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