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耿今年65歲,腿有點殘疾,不能外出打工,靠種幾畝地的收入維持生活。老耿的老伴有病,常年吃藥,日子過得越發緊巴,是村里的“貧困戶”。
這年春節后,鄉里的扶貧干部老趙來到老耿家,對老耿說:“要脫貧得有致富項目,現在咱們鄉大力扶持養殖業,不少養殖戶靠養山雞走向了致富路,不如你在西邊的山上養山雞吧,不出兩年就能脫貧。”聽了趙干部的話,老耿信心十足,心里一下子亮堂起來,覺得日子有奔頭了。可老耿犯愁啊,家里根本拿不出投資的錢,怎么養雞啊!趙干部拍拍老耿的肩膀說:“放心吧,資金問題我來幫你解決”。
過了幾日,趙干部領來一個戴眼鏡的青年,向老耿介紹說:“這位是村鎮銀行的業務員小李,專門來向你提供小額貸款服務的。”小李對老耿說:“我們銀行響應國家金融精準扶貧的號召,千方百計為農戶解決資金短缺的難題,你的情況符合小額貸款的條件,給你貸五千元,支持你發展養雞,希望你早日脫貧”。
開春的時候,老耿用銀行提供的貸款買回一千多只雛山雞,上心地看護著。老耿的雞,吃的是山里的雜草、玉米面,喝的是山溝里的清泉水,純粹的生態養殖法。兩個月后,老耿又碰到了難處,因為缺乏養殖經驗,雞得了病,不知道如何治療。
趙干部是“及時雨”,他領來了鄉農技人員,現場示范治療雞病的方法,還送給老耿一本養雞的技術小冊子。老耿如獲至寶,沒幾天就把書里的技術要點背得滾瓜爛熟,養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雞一天比一天長得健壯。
山雞開始產蛋了。老耿的心里樂開了花,每天哼著小曲撿雞蛋。他盤算著,等把雞蛋賣出去,不出半年,老伴的看病錢就有了著落。可過了一段時間,老耿卻發愁了,雞蛋的銷路并不好,來的買主寥寥無幾。到集市上出售,自己的腿不方便,根本去不了。看著積壓在家的五六筐山雞蛋,老耿愁得蹲在地上,一個勁地抽悶煙。
這天,趙干部又來到老耿的家,了解老耿的養雞情況。老耿嘆口氣說:“俺的山雞蛋沒有銷路,可愁煞個人啦!”趙干部說:“你不用害愁,我幫你想想辦法。”
臨走,趙干部對老耿說:“你給我裝三百個山雞蛋,我帶回去幫你推銷一下。”老耿心里咯噔一下,心中犯起了嘀咕:“趙干部這是明著不要暗著要,莫非又是一個‘白吃’干部吧?”老耿雖然心里不悅,還是裝出熱情的樣子:“多謝,有勞趙干部費心了”。趙干部帶著山雞蛋走了,老耿的心冷落落的。
過了一周,趙干部又來了,身后跟著一位城里模樣的女人。趙干部介紹說:“老哥,這是城里幼兒園的李院長,她嘗了你的山雞蛋,直夸味道純,準備給孩子們做早餐用,這不,今天專程來訂你的雞蛋來了。”說著,從兜里掏出一百元錢,遞到老耿的手中:“這是上次我拿走你的山雞蛋,賣給了鄰居們,他們吃好了你的山雞蛋,以后準備每天開車來購你的雞蛋呢。”
老耿感到很愧疚,他冤枉趙干部了。老耿握著趙干部的手,執意送他一籃山雞蛋,一表謝意。趙干部說:“你的心意我領了,山雞蛋留著賣錢,填補家用,以后有難處,盡管告訴我。”臨走,趙干部留下了他的聯系方式。
自從上次趙干部來了以后,老耿的買賣紅火起來,前來買山雞蛋的城里人一波接一波,有的還來提前預訂,老耿的心甜的像蜜罐似的。他算了算,照這樣發展下去,年底不但可以還上貸款,還可以攢下一筆錢,貧困戶的帽子可以摘掉了。
一次,老耿問一個城里人:“你是怎么知道我這個地方山雞蛋的?”那人說:“我也是路過,看見村頭有一塊牌子,就找過來了。”
老耿心里納悶,下山探個究竟。老耿老遠看見,村口豎著一塊大牌匾,上面“老耿純天然山雞蛋”幾個大字十分醒目。村口開商店的小李告訴老耿,上個月,他看見鄉里的趙干部派人在這里豎起了這個牌子。
老耿站在牌匾下,心里暖乎乎的。
責任編輯:林芳羽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