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專心致志地跟假期作業進行生死搏斗時,窗外一個叫雨的孩子,頑皮的甩動手里的撥浪鼓發出隆隆的聲音,告訴人們他來了。
不一會嘩啦啦地下起了大雨,雖說這雨聲勢浩大,卻絲毫不影響屋里的生活。電熱水壺正起勁地吹著口哨,慢悠悠轉的風扇送來絲絲清涼,電視機里正播報“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聞……爸爸站在窗邊,看向不遠處的果園道:“這雨來得正是時候,今年的水果得多掛不少……”我也望向窗外,漸漸地陷入回憶。
我憶起從前的這個時候,我們家里也是靠著種水果來生活,不過那時候果子長得好不好還得看天,因為每到這個春夏交替的季節,降水不穩定,可能天天下雨,也可能半個月不見一滴雨,天氣太熱。有時接連下雨,擔心雨勢太大把果樹的花打掉。沒雨時,只能靠人去挑水澆樹,才保證開花掛果。每到這個時候爸爸媽媽的就經常受傷,而且村里沒有診所,最近的診所還是在十幾公里外的鎮上。出村的路還是坑坑洼洼的礫石路,到下雨天還會積水,路況更差,也沒有路燈,到了晚上除了村子里的點點燈火,便是一片漆黑。
那時村子里雖然通了電,但是很不穩定,只要遇到刮風下大雨就斷電,所以家里還是把土灶作為主要的生活工具。我每次生火都把自己整得灰頭土臉。點燃干草,放入灶里,最痛苦的時候到了,你得去搧風,不然難以點著,搧得輕吧,沒一會就滅了,搧得重吧,里面的灰全往臉上沖,還得嗆上幾口。
不過這一切都從那些人出現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天我與伙伴們在村口玩鬧,只見一輛中巴車開進村里,村長帶人在一旁候著,我們好奇地張望著,見車上下來十幾個身著正裝的中年人,下次(車)便跟村長握手交談,講了幾句,村長便把他們帶進村委會。直到下午傍晚那些人才離開。
幾天后,一支道路施工隊便對村子那礫石路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幾個月后升級為標準的水泥硬化路,而且還擴寬了。在沿路加裝了太陽能路燈,讓回家的路不再黑暗。村里還來了一批技術人員,他們實地考察了果園,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個好方案,教如何管理好果園。這使果園的果品上升了不少。之后他們還帶領村子里的人修水渠,讓我們不在為取水用水所累。升級了村里的電路,保證在狂風暴雨時,家家戶戶有燈亮,有電用。他們還開辦了鄉村診所,讓人足不出戶就能看病,讓村里的人不在為病痛所困擾。
就如此發展了幾年,果園里的果樹越長越好,越長越多,從曾經的只能解決溫飽,到現在能創造收益。家里蓋起了樓房,買了小車,裝了空調,安了電腦,生活發生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巨大轉變,現在病有所醫,錢有所來。家家戶戶生活都上升了一個臺階,真正從溫飽奔向小康。
窗外的雨漸漸停了,不遠處的果樹上的一簇簇花朵在經過雨水的沖刷后更顯嬌嫩,路邊上有孩子嬉戲打鬧的聲音,每家每戶飄蕩起誘人的香味……這就是我們走在小康路上的證明。
現在的小康生活不是終點,只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邁向更高品質新生活的起點!
(作者:華中師范大學瓊中附屬中學高一(2)班 崔國強 指導教師:李國貴)
責任編輯:邱苗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