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海南自貿港公共衛生治理 打造全健康治理的全球示范區域
南國智庫、海南南海健康產業研究院和海南醫學院 聯合課題組
前 言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短短兩個多月全球也在蔓延。通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光有人的“大健康”是不夠的,不完整的。由“大健康”往“全健康”過度,即是質的飛躍,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面對全新的“全健康”理念,南國智庫、海南南海健康產業研究院、海南醫學院組織省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有關專家學者,成立《海南自貿港全健康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聯合課題組,就此提出相關理論和實踐對策與建議,期待為更加完善建設海南自貿港提供學者智慧和專家方案。
創新海南自貿港公共衛生治理 打造全健康治理的全球示范區域
作者:楊俊
楊俊
全健康理念契合了海南自貿港公共衛生治理創新的需要,符合自貿港建設中政府治理創新的客觀要求。抗擊新冠的實踐催生了以全健康為導向、創新海南自貿港公共衛生治理,海南完全有條件打造全健康治理全球示范區域。
一、抗擊新冠疫情凸顯了全健康對自貿港公共衛生治理創新的指導意義
全健康(One Health)是人類同疾病斗爭實踐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公共衛生治理新理念、新理論??茖W家已經證實,引起人類疾病的病原體60%來源于動物,新發與再發傳染病70%是人獸共患病,美國生物地理學家戴蒙德認為:“人類疾病源自動物這一問題是構成今天人類健康的某些最重要問題的潛在原因,也是構成人類歷史最普遍模式的潛在原因。”21世紀以來,人獸共患傳染病、食品安全、抗生素耐藥以及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特別是近20年來MERS、SARS、H7N9爆發到時下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人類、動物和環境健康是相互聯系的,人類健康、動物健康和環境健康也都是與生俱來相互關聯的,任意一個群體的健康質量會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其他兩個群體的生存質量。通過統籌健康的3個方面,不僅可緩解特定群體的健康問題,而且還可找尋問題的可能根源。因此,全健康倡導跨學科、跨部門、跨地區協作,以促進人類、動物和環境共同健康。全健康已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糧農組織(FAO)、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機構及全球不少國家的擁護、支持,有7個國家設立了全健康的相關機構,從開始關注人畜共患病、食品安全和抗生素耐藥性3個相關領域的研究,到現在擴展到物種入侵、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喪失及許多其他領域。
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省委省政府領導海南人民眾志成城,抗擊新冠病毒,成績可圈可點。從公共衛生治理的角度看,抗擊新冠病毒的實踐與全健康理念至少有幾方面高度契合:一是政府在公共衛生治理體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省委決策、政府以指揮部形式統一調度指揮,政府及時轉入一級應急狀態;二是多部門主動參與,政府大部分部門負責人加入抗疫指揮部,部門溝通協調機制暢通高效;三是臨床醫學、流行病學專家、基層全科醫生沖鋒在前,農業、畜牧、食品、環保專家管天管地,多學科合作,多領域專家專業奉獻;四是措施上綜合施治,關閉農貿市場、打擊野生動物交易、禁食野味,控制傳播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防控措施既針對人群也針對家禽動物;五是向民眾廣泛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等等。當然,抗擊新冠疫情中也暴露出我省公共衛生不少短板和不足,多部門、跨領域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還不夠有力,比如疾病預防控制、重大傳染病救治、基層醫療衛生防控能力較低,缺乏對全球疫情信息的有效及時掌握等等,也恰恰是全健康致力于要解決的問題??梢?,抗擊新冠疫情凸顯了全健康對自貿港公共衛生治理創新的指導意義。
二、以全健康為導向創新海南自貿港公共衛生治理的條件已成熟
全健康作為新理念、新理論要在實踐中落地,至少需要1、法律的支持;2、政府的意志;3、多部門協調;4、多領域技術合作平臺;5、具備人、環境與動物健康跨學科知識與技術的專業人才。目前由于諸多原因,全健康治理在全世界還處在初始階段,多數國家還沒有引入政府公共衛生治理,我國全健康治理目前主要是在少數高校、疾控機構和畜牧部門的研究層面,鮮見上升到政府層面。技術不是問題,關鍵是政府在全健康治理中必須扮演主角,如果政府統籌不到位,全健康理念難以落地。抗擊新冠疫情后,以全健康為導向創新海南自貿港公共衛生治理的條件已成熟,把海南打造成全健康治理全球示范區域是完全可能的。
其一,抗擊新冠疫情的生動實踐促成各方共識。在海南自貿港建設起錨揚帆之際,抗擊新冠疫情既是一次重大傳染病疫情防控全方位、大規模實戰,也是對各部門、各階層、各領域全健康理念的灌輸。大家認識到,從根本上解決重大傳染病防控問題,單靠衛生部門根本不行,需要政府領導多個部門和領域的人共同面對。目前建立的多部門聯防聯控機制是應急狀態下的臨時應對,應及時把這種被實踐證明是可靠的體系機制固定下來形成主動應對模式,這是常態化的需要。
其二,海南自貿港建設迫切需要加強公共衛生風險防控。習近平總書記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落實這一重要指示,對海南自貿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尤為重要,中央在頂層設計中已將公共衛生風險防控納入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之中,一錘定音。省委省政府謀劃長遠,劉賜貴書記強調要按照“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要求,優化公共衛生資源布局,強化基層基礎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就體現了這樣的要求。
其三,公共衛生治理創新可以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制度創新的標志之一。制度創新是自貿港建設的核心任務。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使中國成為控制公共衛生治理的世界領先者,而海南作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試驗區,本身需要在高水平開放背景下重構現有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機制,應該進而在抗擊新冠實踐基礎上更大膽探索,為國家公共衛生治理積累更多的經驗。沈曉明省長要求全面引入“全健康”理念,以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為切入點,建立“全健康”體系,帶動健康海南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食品安全保障以及農業和畜牧業等相關產業發展,這本身就是創新。
其四,海南本身具備全健康制度創新的客觀條件。海南是一個熱帶島嶼省份,從自然地理環境看,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人流、物流自由便利,來自世界的人口、動物、植物和農產品在島內迅速流動,高流動性可能導致人畜共患病更頻繁暴發流行的潛在風險確實存在。從疾病譜看,瘧疾、登革熱、結核、肝炎等熱帶傳染病、人畜共患疾病本身就構成公共衛生主要風險,這對全健康制度創新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
其五,海南自貿港的特殊政策為全健康落地提高了有力保障。中央賦予自貿港一定的立法權,解決了整合相關法律法規這一難題,為實施全健康理念提供了法律保障;政府大部門制、簡政放權、極簡審批為整合分割的行政監管權力提供了可能?;谶@樣的思考,沈曉明省長設計了一個大思路:海南將全面引入全健康理念,以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為切入點,在體制機制創新、跨學科聯合研究、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方面建立起“全健康”體系,帶動健康海南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食品安全保障以及農業和畜牧業等相關產業發展。
以全健康為導向創新海南自貿港公共衛生治理,將刷新三個第一:中國第一個將全健康理念上升到健全法律、政府治理、技術體系、保障體系建設的省級政府,中國第一個在全省范圍內全面開展全健康治理的省份,同時也將使中國成為全世界上第一個將全健康導入自貿港公共治理的國家,這在國際國內都極具創新性和示范意義。
三、海南打造全健康治理全球示范區域的創新思路
1、法律制度創新。我國現行涉及人、動物和家禽家畜健康的法律主要包括《傳染病防治法》《藥品管理法》《動物防疫法》《畜牧法》《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法》《草原法》等以及即將出臺的《生物安全法》等,由各部門起草帶有明顯的部門痕跡,法律法規之間往往缺乏有效銜接,留有法律空白,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海南應充分使用立法權,制定一部體現全健康治理理念、基于防控公共衛生風險的《海南自貿港公共衛生條例》,厘清公共衛生相關法規體系,實現公共衛生相關法規之間的無縫銜接,消除法律空白點,需完善法律條文,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包括生物資源的生產、運輸和轉化,并且從源頭杜絕食用野生動物,大力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2、政府治理創新。將抗擊新冠疫情中形成的聯防聯控機制固化,在政府構架中設立公共衛生委員會,由政府主要領導領銜,吸納包括衛生、農業、林業、畜牧、藥監、環保、交通、口岸檢疫、市場監管和醫保部門參加,作為常設的議事決策機構,致力于共同促進人和動物健康,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負責綜合協調公共衛生,衛生行政部門承擔辦公室日常工作。
3、公共衛生體系創新。按照高效快捷、平戰結合的原則,結合自貿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管控要求,重構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疾控體系、醫療救治體系、教育培訓和物資儲備體系。應急體系重點要解決疫情的預測預警,將目前疫情預測、預警由疾控系統單線操作制,改為疾控系統和醫療機構報告雙線操作制,真正發揮醫療機構的哨點監測作用,最大限度防止疫情的漏報瞞報;將現有疾控中心一分為二,行政職能部分與衛生行政部門重組為衛健委疾控局,并將口岸檢疫職能整合進去,賦予相對獨立的行政權力;技術服務部分改為公共衛生中心,并將涉及人類、動物和環境健康的技術機構整合,作為事業性質的公共衛生技術支持機構。醫療救治體系重在全島合理布局,可要借鑒上海模式,設置有疾控機構直接支持的省級、區域和縣級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重點加強傳染病、重癥搶救、呼吸、院感等專業人員的配備。教育培訓體系一是從醫學院開始培養具有強烈公共衛生意識和流行病學功底的醫學生,加大熱帶傳染病、人畜共患疾病防治知識課程建設;二是對全省在職醫務人員開展臨床流行病學、熱帶傳染病、人畜共患疾病和院感防治知識的全面培訓。
4、技術支持創新。依托高校建立全健康研究院,搭建臨床醫學、流行病學、檢驗檢疫、畜牧獸醫、食品營養和環境健康專業人員學術交流和科研平臺,整合科研力量,設置重大專項鼓勵多學科聯合攻關。在醫學院開設全健康相關專業,探索培養“MD+MPH”的研究生,培養全健康預防與臨床復合型人才。
5、社會治理創新。將現有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從行政部門剝離出來,更廣泛的吸收社會各界代表參加,將政府原來做的衛生社區、衛生鄉鎮、衛生城市、健康城市的評定交給他們去做,并可以鼓勵他們開展健康市民、健康家庭的評選,使之真正成為公共衛生社會促進的權威組織,體現政府領導下的社會治理新模式。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則,把社區作為公共衛生治理的基本單元,鼓勵居民發揮主人翁作用,建立公共衛生公序良治。
6、國際合作創新。一是在建立全健康國際合作中心,負責動態監測全球疫情和健康信息,并建立國家和地區之間疫情信息交換制度,使“防疫情輸入”成為常態;二是依托高校創辦全健康學術期刊和網站,建立全球全健康聯盟,擴大中國和海南在全健康領域的國際影響力;三是在設立博鰲全球全健康論壇,主動扛起全健康大旗,引領全健康理論和實踐,發出全健康的海南聲音,講好全健康的中國故事、海南故事。
四、海南打造全健康治理全球示范區域亟待破題起步
萬事開頭難。2020年是海南自貿港方案實施之年,又是新冠防控轉入常態化的關鍵時期,海南打造全健康治理全球示范區域正面臨大好機遇。建議從以下幾件事破題、起步:
1、將抗疫指揮部轉為政府公共衛生委員會,常態化設置,這是抗疫常態化的標志;2、組建新的公共衛生中心,全島統一布局傳染病醫院,整合醫與防、口岸與內陸、人與動物健康防控職能和資源;3、實施提高現場調查處置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檢驗檢測能力、救治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的相關項目;4、組建全健康研究院,搭建全健康跨領域、多學科科研平臺;5、制定全健康治理規劃、做好頂層設計;6、從人才培養和在職培訓兩個層面,儲備全健康人才;7、啟動全健康立法工作,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公共衛生條例》;8、開展全健康國際合作,爭取WHO、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對海南打造全健康治理全球示范區域的項目支持。
(作者為海南醫學院院長)
《海南自貿港全健康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研究
總策劃:韓潮光 羅建力 陳嘉奮
課題執行:南國智庫 海南南海健康產業研究院 海南醫學院
課題組成員:曾渝 王勇 馬金輝 蘇玉菊 張東獻 黃小玲 劉靜 徐瓊花 鐘麗 孫蕾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