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建設從大健康走向全健康的思考
南國智庫、海南南海健康產業研究院和海南醫學院 聯合課題組
前 言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短短兩個多月全球也在蔓延。通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光有人的“大健康”是不夠的,不完整的。由“大健康”往“全健康”過度,即是質的飛躍,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面對全新的“全健康”理念,南國智庫、海南南海健康產業研究院、海南醫學院組織省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有關專家學者,成立《海南自貿港全健康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聯合課題組,就此提出相關理論和實踐對策與建議,期待為更加完善建設海南自貿港提供學者智慧和專家方案。
海南自貿港建設從大健康走向全健康的思考
作者:曾渝 教授 鐘麗 博士
曾渝
鐘麗
一、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看不見敵人和硝煙的戰爭
截至4月10日,全球累計感染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60萬例,超過9萬人因此喪生。至 4月8日美國共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40萬例,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德國確診病例均超過10萬例,日本政府宣布東京都等周邊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早前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正以指數級速度增長,這是一場全球危機,需要全球應對。世界各國公認此次疫情是人類進入高技術時代以來所面臨的一場看不見敵人和硝煙的全球戰爭,也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和經驗告訴我們,危機和考驗也是發展的挑戰與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這也意味著與疫情直接相關聯的人類健康服務和大健康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與發展空間和機遇。從國際層面看,疫情無國界,波及全世界,全球經濟、金融、貿易、交通受挫,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漸成共識;從國家層面看,武漢集中暴發疫情導致全國性防控疫情傳播,正常生產生活戛然而止停擺2個多月,企業停工停產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難以預料后果;從社會層面看,必要的封城及阻隔交通等措施,引起社會生活、服務方式、信息需求、網購網課、人際交往等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而在家庭層面上,人們的居家生活模式、衛生保健理念、心理行為意識、活動范圍空間等出現不少新的變化和新的需求。為此,疫情之后,健康管理、健康服務與大健康產業發展必將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未來發展的焦點。
二、大健康產業領域和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健康服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增長迅速。其中,民營醫院的數量不斷增加;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的5.1個百分點;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數據顯示,到2030年,我國健康產業規模將顯著擴大,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16億元。
通常定義的大健康產業是包含了基礎研究、醫療技術、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房產、旅游、保險、體育、文化等相關產業在內的綜合系統,其范圍涵蓋了醫療服務業和與健康概念相關及延伸的若干產業。
三、從大健康到全健康發展理念
正在興起的全健康(One Health)理念較權威的定義是指地區、國家和全球多學科的協同合作,以實現人類、動物和環境的最佳健康狀況。通過此次疫情,我們切身感受到健康是離不開人類健康、動物健康和環境健康三者統合為一體的全健康理念,也就是說,人類和動物健康、環境衛生、食品安全和農業生產等方面,統一構成“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即“一個世界,一體健康”。
此次疫情推動了從大健康到全健康理念的擴展。大健康理念關注以人為本,人和社會、心理的和諧;全健康理念則關注人類和動植物、環境之間的和諧與安全,涵蓋的范圍更廣。大健康理念關注全生命周期身體健康和生存質量;全健康理念則關注人類健康與動物、環境狀況息息相關。大健康理念關注身體健康(包含生理、心理、社會);全健康理念則關注人的健康與身處一個地球環境密不可分。大健康理念關注自我健康管理和社區健康管理;全健康理念則關注動植物健康和環境狀況健康。大健康理念關注健康消費與健康生活方式;全健康理念則強調保護野生動物和防止域外物種侵入是健康安全前提。尤其是全健康的內涵也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相貫通一致,為了提升和改善人類社會的健康環境,更有必要推動由大健康向全健康理念的升級轉化。
四、海南自貿港建設與全健康產業發展
海南自貿港建設思路與全健康理念是相契合的,前不久海南省政府印發的《健康海南行動實施方案》,與“全健康”理念中的“以人為本和與環境自然和諧相處”也是完全相通的。3月14日,省長沈曉明主持召開海南省全健康專題研討會時明確,要在全省推動“全健康”項目落實工作,政策與實踐并行,規劃建立“全健康”體系,帶動全健康產業升級、生態文明建設、食品安全保障、口岸檢驗檢疫以及農林業和畜牧業等相關產業發展。
當前,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已取得階段性成效,疫情后期的全面復工復產顯得尤為重要,進一步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政策,深入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于衛生健康工作的方針政策,落實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政策措施,率先融合海南醫療健康產業國際化優勢資源,發揮海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搭建產學研用平臺,為疫情防控提供應對策略與智慧,用實際行動支持更高開放水平的自貿港建設,是海南科技教育界專家學者應當發揮的職責與義務。
同時,海南自貿港的建立需要依托于政策發展空間引導下匯聚各方高端人才和優勢資源,實現跨界融合、協同創新,共同打造以政府為主導、協會為主角、高校為主力、企業為主體的“政社校企聯盟”創新發展模式。加速推動“大健康”走向“全健康”,總體規劃健康海南布局、大力發展海南全健康產業,加快引進和培養新時代國際化醫療健康復合型人才,并使之服務于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為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和海南社會經濟發展做出實際貢獻。
(本文撰稿人:海南醫學院管理學院鐘麗博士,海南南海健康產業研究院院長曾渝教授,南國智庫與海南南海健康產業研究院聯合課題組成員)
《海南自貿港全健康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研究
總策劃:韓潮光 羅建力 陳嘉奮
課題執行:南國智庫 海南南海健康產業研究院 海南醫學院
課題組成員:曾渝 王勇 馬金輝 蘇玉菊 張東獻 黃小玲 劉靜 徐瓊花 鐘麗 孫蕾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