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鎮政府幫扶我8只羊發展產業,后來幫扶責任人就和我說,單單養殖幾只羊,脫貧有點困難,建議我擴大養殖業,讓家庭早日脫貧。”儋州排浦鎮春花村委會玉田村貧困戶陳上強說,在幫扶責任人的鼓勵下,他開始了養豬產業,首先引進母豬和肉豬進行養殖,這幾年,靠養豬的收入,生活慢慢變好了,2016年12月家庭也脫貧了。
陳上強是儋州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5口人。在未脫貧前,因陳上強右腳有殘疾,不能外出務工,家庭收入微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16年,他被列入貧困戶后,脫貧問題一直是當地鎮政府和幫扶干部要解決的難題。“不能外出務工,家庭沒有產業支撐,如何才能脫貧呢?”面對這些難題,當地鎮政府和幫扶干部就想著鼓勵他在家發展養殖業,通過產業實現脫貧。
2016年,排浦鎮幫扶了陳上強8只羊進行養殖,還鼓勵他參加扶貧電視夜校學習養殖技術。“我不方便外出務工,在家創業也是一條脫貧的路子,也能讓家庭致富。”陳上強說,有了養羊作為產業支撐,可以慢慢發展,羊生崽后再賣出就能為家庭增收。但是養羊少規模小,脫貧時間可能要更久。對此,他想另外發展養豬產業,擴大養殖規模,這樣家庭就能盡快擺脫貧困。
陳上強正在照看他養殖的豬。排浦鎮幫扶干部供圖
陳上強的想法和駐村幫扶干部的思路不謀而合。排浦鎮春花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鄧作玄說,陳上強的幫扶責任人羅青在深入了解陳上強家庭情況后,覺得單一的養羊,可以讓陳上強家庭脫貧,但是想要致富,就要多產業一起發展。結合陳上強自身的條件和養殖水平,幫扶干部便建議他發展養豬業。
2016年,在當地鎮政府和幫扶干部的支持下,陳上強首先引進19頭肉豬和母豬開始養殖,發展養豬產業,經過產業發展,他成為當地的養豬大戶,養豬第一次純收入達到6000元。至2016年底,陳上強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最高時存欄的肉豬和母豬達到上百頭,養豬年收入約15萬元。
“我有養豬的經驗,也去王五鎮的畜牧站學習養豬知識,學到了一套養豬方法。加上從扶貧電視夜校學到的養殖技術,發展養豬業是沒有問題的。”陳上強說,自己有養豬經驗,養殖技術和管理沒有問題。難在于沒有創業資金。“剛開始養豬時,沒有資金購買豬飼料,在幫扶干部的幫扶下,我向銀行貸款2萬元購買豬飼料,渡過了產業發展的一道難關。現在產業發展越來越好了”。
“前段時間因為各種原因,養豬產業遇到點困難。現在存欄母豬和肉豬還有幾十頭。”陳上強說,下一步繼續發展養豬產業,擴大養豬規模。同時還想發展養牛、養羊等養殖產業,為家庭增收。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儋州12月19日消息 南海網記者 李紹遠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