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京津冀經驗 推動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
天津濱海新區里的科技“脈動”
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李磊
“再過不久,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三號’研發完成后,它的浮點計算能力將是‘天河一號’的200倍,可以為智能科技和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5月27日,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分享了關于“天河三號”的信息。
同一天,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內,天津卡雷爾機器人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尹利一邊展示機器人產品特點,一邊介紹公司研發工作的最新動態:“我們的團隊正在研究開發具有靈巧抓取能力的機械手新型機器人,以滿足更多市場需求……”
這樣的動態信息在天津濱海新區內時刻更新,持續迸發著前沿科技“脈動”。
科技“脈搏”的跳動,以自主創新平臺為承接。“五年前,我們是在濱海新區政府、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支持搭建的平臺下成立的。”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竇強介紹說,在幾年時間里,這家年輕的中國自主芯片研發企業就聯合400余家國內軟硬件廠商,設計完成6大類300余種整機產品,移植優化6大類1000余種軟件,形成良好的軟硬件生態,在業內頗具口碑。
據了解,天津濱海新區近年來在搭建自主創新平臺上不斷邁出新步伐,一批國家級、省部級研發中心和行業技術開發中心相繼建成,多層次創新平臺初步形成。同時,濱海新區以重大科技項目為依托,將其作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重要載體。
科技“脈搏”的跳動,離不開自主創新氛圍和優化營商環境。以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為例,這一“年輕”的園區近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園區目前累計注冊企業1147家,注冊資本金超116億元,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服務業兩大行業企業占比50.2%。緣何吸引一個個優質項目落戶?答案與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的多重優勢密不可分。
“我們一方面聚焦創新主體,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另一方面是以載體建設為突破,加快提升服務企業水平,比如目前中國(濱海新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已完成裝修,預計8月啟動運營等,這些都是為營造良好的自主創新氛圍和優化營商環境而服務的。”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投促局局長王曉偉說,為保證更多的優質企業進駐科技園,園區不僅打造一個仿真的中關村自主創新環境和氛圍,也逐步建立起與之相匹配的生活配套,并推動相關政策出臺。
當前,天津正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等相疊加的機遇期,濱海新區將積極推動先行先試政策交叉覆蓋、探索產業協同與利益共享新模式、建立有利于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和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等,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海南日報海口5月31日訊)
相關評論>>>
下好“一盤棋” 協同謀發展——海南黨政代表團京津冀考察啟示之二
提高政治站位 強化政治擔當——海南黨政代表團京津冀考察啟示之一
相關新聞>>>
海南省黨政代表團:學習天津協同推動區域發展的經驗 創新釋放內生動力
學習京津冀經驗|海南黨政代表團: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高點定位 經驗做法值得借鑒
劉賜貴:充分吸收借鑒京津冀先進經驗 全力以赴推進“政策落實年”重點工作
取經京津冀丨北京雁棲湖以會展經濟帶動發展:從京郊后花園到國際會都
取經京津冀| 雄安新區加大“千年秀林”建設和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力度
責任編輯:許海若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