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高黏性的人才環境
——以什么樣的姿態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系列談⑧
海南日報評論員 張成林
人才,是事業之基、發展之本。尊才重才,不惜千金買才,自古以來便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從秦昭王五跪得范雎,到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再到蕭何月下追韓信,這些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反映著為政者廣求人才的誠意,寄托著人們對人才的敬意與重視。身處改革開放前沿,海南一直以來都對人才培養、引進給予高度重視。而今,肩負著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的重大使命,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必須舉全國之力,聚四方之才。
然而,求財容易求才難。讓人才競相來歸,首先要拿出足夠的誠意。《戰國策》上有一則故事值得借鑒,說的是,古代一君王欲以千金購買千里馬,然而,苦求三年而不得。一位大臣聞訊后自告奮勇,外出購馬時,竟出資五百金,買回一匹千里馬的尸骨。君王大怒,大臣卻回復說,“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果不其然,不到一年,竟得千里馬三匹。“千金買骨”的故事告誡我們,招徠人才萬不可空喊口號,必須拿出求才若渴的真正誠意,讓人才各得其所,才得其值。
也正因此,在新一輪“搶人大戰”中,待遇留人成為各地招才引智的一大“殺手锏”。對此,海南也不甘落后。從人才落戶,到人才補貼,再到人才購房,都給予了一系列政策優惠,為“百萬人才進海南”創造了較好的先期條件。不過,我們還應深思的是,招才引智,引得來還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得留得下、用得上。待遇招人能夠把人才引來,但其能否真正留得下,關鍵在我們有沒有一個好環境。再者說,作為欠發達省份,拼待遇我們拼不過發達地區,因此必須從環境上發力。
那么,何為好環境?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物質層面的需求多為低層次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才是最高需求。但凡被視為人才者,多是受過較好教育、有著較高精神境界的人,對他們而言,優渥的待遇固然必不可少,但自我實現的需求無疑更為重要。試想,空有其才無處施展,該是多大的悲哀,即便待遇再優厚、物質再充盈,恐怕也終會不得其志、郁郁寡歡。因此,簡單來說,一個好環境既要讓人“活得好”,也要讓人“干得好”,物質與精神兼收,才能形成高黏性。
對此,海南既有優勢,也有短板。就優勢來看,建設自貿區(港)重大戰略的部署,必定帶來一大批重大發展項目,這是各類人才大展拳腳的好機會。就短板而言,當前的海南經濟基礎仍較為薄弱、體量小,產業鏈不夠長,產業關聯度不夠強,其結果難免導致產業凝聚力較弱。這是我們招才引才亟須補齊的短板所在。所以說,營造高黏性的發展環境,我們不僅要追求“待遇引人”的眼前之便,更要追求“產業留人”“環境留人”的長遠之利,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引得“百萬人才進海南”。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招才引智的最高境界,是人才的競相來歸、不請自來。而實現這一目的,唯有從環境上發力,打造一流的發展環境。
相關鏈接>>>
以什么樣的姿態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系列談⑥:杜絕朝令夕改的決策任性
以什么樣的姿態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系列談⑤:以“店小二”精神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以什么樣的姿態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系列談④:膽子要大 步子要穩
以什么樣的姿態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系列談③:煉好“金剛鉆” 干好“瓷器活”
以什么樣的姿態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系列談②:以長遠眼光看海南汽車限購
以什么樣的姿態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系列談①:橫下一條心 匯聚一股勁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