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學習貫徹省委七屆四次全會精神系列評論之八
海南日報評論員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省委七屆四次全會要求,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我們要按照省委要求,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
生態環境優良是我們建設自貿區(港)的最大特色與優勢,要建設全世界生態最好、環境最美的自貿區(港),我們就必須牢牢守住生態底線。全會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具體部署,提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并在多個方面確定了全國領先的目標,就是要我們倍加珍惜、精心呵護大自然賜予的寶貴財富,堅定不移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新經驗。
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需要我們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保護生態環境是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前提。我們要率先建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現代監管體制,加快建立更具權威性、專業性的執法隊伍,推動形成權責一致、黨政同責、依法問責、終身追責的制度閉環;要加快形成全過程全方位的環境資源司法保護體系,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及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要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環境資源承載力監測預警機制,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重點海域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實行最嚴格的圍填海和占用自然岸線管控制度。
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需要我們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提高環境治理水平的關鍵,也是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要保障。我們要構建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全面實施河長制、湖長制、灣長制、林長制;要探索建立水權分配和轉讓制度,在重點生態區位推行商品林贖買制度,建立碳排放權交易體制機制,開展海洋生態系統碳匯試點;要加快構建綠色標準體系,建立綠色產品政府采購制度,創建綠色發展示范區;要建立環境污染“黑名單”制度,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加快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和大數據建設,提高環境管理信息化、系統化、精細化水平。
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需要我們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是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要舉措和重要體現。我們要建立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產業和低端制造業發展,構建綠色產業體系;要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加快構建以清潔電力和天然氣為主體、可再生能源為補充的清潔能源保障體系;要建立閑置房屋盤活利用機制,鼓勵發展度假民宿等新型租賃業態,探索共享經濟發展新模式;要科學合理控制機動車保有量,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汽車,全面禁止在海南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應用,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只有我們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才能使海南真正成為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爭創生動范例,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
相關鏈接>>>
學習貫徹省委七屆四次全會精神系列評論之七:積極打造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學習貫徹省委七屆四次全會精神系列評論之六:加快由海洋大省邁向海洋強省
學習貫徹省委七屆四次全會精神系列評論之五: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旅游消費中心
學習貫徹省委七屆四次全會精神系列評論之四: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學習貫徹省委七屆四次全會精神系列評論之三:高起點謀劃和推進重點改革
學習貫徹省委七屆四次全會精神系列評論之二:把海南打造成中國重要對外開放門戶
學習貫徹省委七屆四次全會精神系列評論之一:扎實推進海南自貿區(港)建設
責任編輯:張紅霞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