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口有車的業主越來越多,停車服務收費的變動往往牽動著他們的心。日前,海口紫園小區地下停車位漲至650元/月一事被報道后,引發市民關注。隨后,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和南國都市報記者又接到一些小區的投訴,海口金域灣畔小區、海秀天成小區車位月租價格上漲到430元/月,大部分業主對于這種單方面漲價表示難以接受,質疑其漲價的依據。【點擊查看詳情】
同樣的服務,租金卻翻了一倍多,難怪業主們怨懟不平。雖然海口金域灣畔小區開發商相關負責人直言“房價漲得更高,現在財務成本很高,后悔漲得晚了”。但這樣的說辭如何經得起推敲,先不說房價上漲與車位漲價有沒有必然聯系,有媒體日前報道海口新房價環比連降4個月,又談何“房價漲得更高”?
更何況,小區車位漲價與否,從來都不是開發商或物業公司單方面說了算。雖然這些漲價車位的所有權屬于開發商,其有自主定價權,但并不代表可以繞開必要的定價程序:公開公示!最起碼要讓業主們明白,車位服務的成本構成,到底都漲在哪里,漲了多少,租金漲價幅度是否在合理范圍,豈能一句“成本很高”就搪塞過去?
從報道看,目前海口漲價的幾個小區并沒有履行好漲價的程序義務,要么是一紙漲價通知,并不公開服務成本,要么就是只限于收費公示,至于業主提出的異議完全不予理會,固執執行單方面制定的價格,甚至海秀天成小區物業還詭辯稱費用“一直不變”,選擇性遺忘自己曾在小區進行過漲價公示,如此有失磊落的行徑更加暴露其心虛。
通過媒體報道和身邊的案例,我們都能明顯感受到,在業主與開發商、物業的沖突和矛盾中,幾方的話語權是不對等的,甚至出現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無論是房屋質量問題,還是物業服務問題,包括此次看到的涉及業主權益的收費問題,業主大多都處于弱勢地位,要不就是發聲之后“無人問津”,或者干脆被直接忽視,久而久之,導致開發商打擦邊球、無視法律法規、侵犯業主合法權益的情況屢禁不止。
眼下來看,海口紫園小區、海口金域灣畔小區、海秀天成小區等多個小區單方面宣布停車費漲價,有可能會帶來負面示范效應,如果不加以管理和限制,勢必會有更多的小區效仿,停車費跟進上漲。一旦這種上漲超出業主的承受范圍,服務上也沒有質的提升和變化,極大可能會影響到小區和社會的穩定,不利于構建和諧的小區環境。
當務之急,是有關職能部門能盡早介入這場停車費“漲價風波”中,在現有的權限和法規制度框架內,先暫停開發商、物業單方面漲價的行為,通過對停車費上漲取證、公示、討論等環節的全程監管,確保漲價程序、流程、幅度公平、公開、公正、合理,特別是要監督有漲價需求的小區履行好公示的程序義務。從長遠看,還需要廣泛借鑒國內好的做法,盡快完善對開發商自主產權停車位自主定價行為的管理細則,防止開發商任意漲價的做法繼續傷民,為廣大業主提供可靠撐腰力量。(新海南評論員寇振寧)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