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與海南在數字科技領域開展合作,提升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日前,海南省金融監管局迎來新的客人——京東集團副總裁張新海,這場省金融監管局與京東數字科技的會談上,張新海表達了與海南合作的意愿。
今年6月以來,這樣的洽談會議早已成為常態,一批又一批的國內外機構紛紛赴瓊尋求合作、落地發展。
離岸新型國際貿易收支規模為去年全年的9倍、融資擔保和融資租賃等新增機構達54家、企業資本市場累計融資達291.25億元、全省銀行業各項貸款余額9958.36億元……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以來,海南金融業已在境內外金融機構落地數量、跨境直接投資、金融要素市場建設、區域性離岸貿易中心等多個方面實現了新突破,金融開放能力不斷加強,服務自貿港建設的能力不斷增強。
增——
引進或新設金融服務主體,豐富自貿港金融供給
“海南國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南盛世天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南經濟特區天府星智能創業投資基金中心……歡迎本周九家企業入駐!”11月27日,三亞亞太金融(基金)小鎮的創始人、鎮長張焱博士的朋友圈再次更新,這九家企業都是最新入駐三亞亞太金融(基金)小鎮的基金公司。
張焱告訴記者,《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后,每天都有不少投資者組團來考察,小鎮設立了注冊服務專班,投資者考察回去后,只要提交相關資料,具體注冊事宜將由注冊服務專班負責跟蹤落實,以幫助投資者方便快捷地完成企業注冊。
“目前小鎮已吸引300多家投資類公司完成注冊,其中,今年注冊的公司數量比去年翻了兩番。”張焱分享道。在他看來,這得益于海南自貿港政策環境下,海南迎來了最優惠的基金政策和絕佳投資機會,“這將吸引很大的一個資本量,也為海南帶來一個嶄新的業態。”張焱表示。
金融服務主體的豐富和金融業態持續優化是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在中央金融監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海南積極引進或新設金融服務主體,不斷豐富海南自貿港金融供給。
海南自貿港基金推介會走進杭州。
今年6月1日以來,全省新增4家融資擔保公司,6家小額貸款公司,1家典當行,3家商業保理公司,1家融資租賃公司,39家融資租賃SPV公司。7月3日,成立了海南融資擔保基金有限責任公司,這是海南設立的第一家經營再擔保的融資擔保公司。7月30日,全國首家合資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海南新創建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獲得銀保監會同意開展金融不良資產批量收購和處置資質。
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證券投資咨詢機構達到103家;6月以來新增6家證券期貨分支機構。全省還新增3家保險業市場主體:泰康養老海南分公司正式開業,海保人壽海南分公司、太平財險海南分公司獲批籌建。
據海南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推動“放管服”改革,對海南自貿港范圍內銀行支行、保險公司中心支公司及以下分支機構的新設、變更、終止以及高管任職資格實行報告制或備案管理;允許港澳臺地區銀行保險專業人士經備案到海南執業;進一步完善本地金融市場業態。“目前消費金融公司也在積極籌備當中。同時,多家金融機構總部加強與海南的各領域合作,簽訂了多項合作協議,金融資源在海南逐步積聚。”
不難看出, 海南自貿港,已然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也成了國內外金融機構布局的重要考量。
數據更具說服力:截至11月底,預計全省各項存款余額11078億元,比年初增加366.3億元,同比多增313.5億元,同比增長4.2%。截至10月底,全省銀行業各項貸款余額9958.36億元,比年初增加437.27億元,同比增長5.86%。截至10月底,全省保險業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78.62億元,同比增長1.95%,原保險賠付支出52.49億元,同比增長12.25%。
新——
多項首單落地,金融創新活力明顯提升
“在海南生活真的很幸福,我們切身感受到了來自自貿港的福利。”11月初,海南自貿港博鰲樂城全球特藥險(全國版)上線,澄邁候鳥老人于曉哲開心地感嘆道。這款僅幾十元即可投保的保險產品,保障涵蓋49種未在中國境內上市或者超出境內適應癥用藥范圍的全球特定抗癌藥品。
“海南樂城全球特藥險”是全國首款境內外特種藥品費用補償型醫療保險,也是海南自貿港制度集成創新的成果。
深入走訪海南金融業會發現,自貿港金融創新成果遠不止于此。從發行規模達70.01億元的全國首單旅游度假目的地CMBS(商業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到規模約1.49億美元的全省首支QFLP基金(交銀國際科創盛興QFLP股權投資基金);從全省首個跨國集團公司FT全功能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到全省首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出口應收賬款融資業務;從全省首筆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資本項目真實性審核業務,到全省首筆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海南金融業以產品創新為突破口,落地了一批金融創新成果。
備受關注的FT賬戶建設運行平穩順利,目前省內已有10家金融機構通過直接接入模式提供FT賬戶金融服務,共開立FT主賬戶1.8萬個,海南中行等機構利用FT賬戶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實現連接境內外市場,為企業融資出海、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等開辟了一條資金流通的“快速道”。
銀行機構設立了FT賬戶業務專柜。
記者還從省金融監管局了解到,海南著力推進交易場所建設,金融要素市場快速發展。海南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交易中心和海南國際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要素市場目前已批準開業。海南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已獲省政府批復同意。
海南國際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于8月28日開業至今,已完成近12萬項知識產權權屬轉讓及許可類產品掛牌。
11月1日,三亞國際資產交易中心開業,推出跨境資產轉讓和旅游消費積分交易兩大創新產品線,為建設有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經營能力的國際化交易場所貢獻力量。“在自貿港建設背景下,三亞國際資產交易中心審批流程方便快捷,能夠為全球客戶提供全流程一體化跨境資產轉讓服務。”三亞國際資產交易中心執行總裁陳微表示。
在推動離岸新型國際貿易發展方面,自7月16日海南《關于打造區域性離岸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先導性項目的工作實施方案》出臺后,海南離岸新型國際貿易取得重大突破。截至10月31日,海南離岸新型國際貿易收支累計已達7.38億美元,與6月末相比規模翻了近兩番,約為去年全年的9倍。
助——
服務加碼,“造血供氧”撬動經濟轉型升級
“現場申請、現場出審批結果,這種業務模式操作方便,關鍵是利率也十分優惠。”在中行海南省分行工作人員現場指導下,海南一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線上申貸,短短1個小時內就完成了從網銀申請、簽約到提款的全流程。設備急需資金周轉難題得以解決,企業負責人連聲稱贊。
目前,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將小微信貸服務搬到“線上”,給企業盡可能提供便利。而在相關政府部門的努力下,海南金融業還將服務送進園區,送往企業門口。
近日,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以11個重點園區為主要服務對象,開展中小企業銀企對接系列活動,目前首場活動已經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生態軟件園舉辦,吸引了來自園區的企業代表和多家銀行、保險、小貸融擔、股權投資基金等機構參與。
在政策引領和金融科技驅動下,海南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海南省各銀行機構發放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4307.28億元,較年初增加201.12億元。此外,海南省按要求備案的小額貸款公司已發放的貸款余額為25.13億元,較年初增長4.09億元,漲幅為19%。
聚焦自貿港重點項目建設,海南轄內國家級、省級重點項目貸款余額1898.41億元,共支持491個項目落地。
海南還大力推動企業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7月10日,海南葫蘆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A股,打破海南近三年來無企業在主板上市的局面。目前,企業資本市場累計融資291.25億元,已超去年全年直接融資數額。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記者 汪慧)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