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此前報道
追蹤》》【姜飛調查】南海網記者暗訪購買鮮棗檢測顯示含“糖精鈉”
關注》》【姜飛調查】海口工商部門約談南北水果市場開辦者“糖精棗”被就地封存
關注》》【姜飛調查】海南省食品檢驗檢測中心:查封鮮棗中檢出糖精鈉 將被銷毀
處理》》【姜飛調查】海南通報“糖精棗”事件查辦情況 個別辦案人員被批
異地追查》》【姜飛調查】海南“糖精棗”事件專案組赴粵 在雷州村莊找到加工源頭
南海網雷州9月7日消息(南海網特派記者姜飛)7日上午10時許,廣東省湛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稽查局局長蔡炳華,雷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分管稽查工作的副局長洪江一行趕到雷州市英利鎮,與海南專案組會面聽取案情介紹;經當地派出所民警做工作,“糖精棗”加工源頭的房東鄧某來到專案組所在地,接受了辦案人員調查。
經初步了解,鄧某是雷州市英利鎮新村仔的一名村干部。接受調查時,鄧某陳述稱,他家院外的加工點是自己一個多年的外地(河南平頂山)朋友李某陽做的。
據鄧某介紹,河南平頂山的李某陽曾跟他一起種菠蘿,從而認識。8月20日,李某陽找到他,稱想借他家門口的空地加工果子(青棗),并許諾給一定費用。當晚開始,李某陽從村里找了幾個工人就地取材,做了兩個用木材釘成的池子,21日,兩個池子做完后,用大貨車從陜西(音)拉來青棗,雇傭七八名村民,在新村仔加工“糖精棗”。
鄧某稱,李某陽雇的車每隔兩三天拉來青棗約18噸左右,截止事發止,共拉了3車過來加工,事發后,部分棗沒有賣完。李某陽先后拉到現場的“料”約為2大袋(每袋20公斤左右)和2箱(箱子里裝有N小袋)。“那些料具體啥東西我也不知道。”鄧某隨后又稱,那些料外觀像洗衣粉,箱子里裝的可能是“漂白粉”,袋裝的他沒看清到底是何物。不過,李某陽就是用這些料,加到池子里,然后燒熱水倒進池子。最后把青棗放進去浸泡成“糖精棗”。
采訪的記者了解到,李某陽加工的“糖精棗”最初曾拉到北海、南寧兩地銷售,但賣的不好,就拉到海口南北水果市場銷售。
南海網記者稍后發回進一步報道。
責任編輯:吳玉帛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