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海口9月4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姜飛)9月1日,南海網對海口南北水果市場近期每天大量“糖精棗”流向市場現象進行了獨家披露,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高度重視,9月4日,省局召集海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及瓊山、龍華、美蘭和秀英4個區分局負責人,對此次事件查辦情況等進行通報。會上,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長對個別單位和辦案人員提出嚴厲批評。南海網記者稍后發回詳細報道。
此前報道
追蹤》》【姜飛調查】南海網記者暗訪購買鮮棗檢測顯示含“糖精鈉”
關注》》【姜飛調查】海口工商部門約談南北水果市場開辦者“糖精棗”被就地封存
關注》》【姜飛調查】海南省食品檢驗檢測中心:查封鮮棗中檢出糖精鈉 將被銷毀
【新聞提示】糖精鈉是一種有機化工合成產品,沒有營養價值,短時間內吃多了會減少血小板,抑制血液再生,對肝臟、腎臟都會造成不利影響,嚴重了可以致癌。2015年5月24日正式實施的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中明確,糖精鈉、甜蜜素兩種添加劑的允許添加范圍內,不包含新鮮水果,也就是說,新鮮水果禁止添加糖精鈉、甜蜜素。濫用上述添加劑將鮮棗變紅、增甜后的棗,網上被稱為“糖精棗”、“毒棗”。
【姜飛調查】大量“糖精棗”經海南南北水果批發市場流出
南海網記者調查發現,最近一段時間,海南最大的水果批發市場:海口南北水果市場上,每天都有大量類似“糖精棗”流向全省各地。近日,南海網記者利用近一周的時間,經過不分晝夜的蹲守,摸清了這些“糖精棗”來源和流向。
現場查獲的“糖精棗”(南海網記者姜飛攝)
海口查獲大量疑似“糖精棗” (南海網記者姜飛攝)
海南最大水果批發市場每天大量“糖精棗”流向市場(南海網記者姜飛攝)
舉報:海南最大水果市場內出現大量“糖精棗”
8月26日,南海網記者接到知情人士反映,每天凌晨3點到6點之間,海口南北水果市場內都會有大量用糖精鈉、甜蜜素兩種添加劑浸泡變紅、增甜的“糖精棗”銷售。接到線索后,記者對海口南北水果市場進行了走訪調查。
位于海口市中山南路上的南北水果市場,算得上是海南全省最大的水果批發市場。每天從凌晨開始便熱鬧非凡,市場內外車水馬龍,叫賣聲和討價還價聲不絕于耳。
8月27日凌晨3點30分左右,記者來到南北水果市場A區走訪發現,整個市場上賣棗的檔口不多。對市場走了一圈之后,發現A區7號鋪面,停放著一輛牌號為“粵GRC618”的藍色貨車,車上裝著滿滿一車鮮棗。
一名操著蘇豫皖一帶口音的男子站在車后,面前擺著一筐筐鮮棗,以每筐90元的價格銷售,每筐鮮棗重約15公斤,每斤鮮棗的價格在3元錢左右。記者注意到,這些鮮棗個頭并不勻稱,品相一般,不過,很多鮮棗都出現了均勻的紅色。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鮮棗的價格每斤都在12元左右,由于這里售賣的鮮棗價格便宜,前來購買的小販絡繹不絕。記者在現場觀察了約20分鐘,至少有7名商販前來購買鮮棗,賣棗的男子一邊賣棗一邊機警地向四周張望。
看到記者靠近攤位問價,男子稱價格肯定是市場上最低的,并讓記者可以現場品嘗,稱他車上的棗特別甜。記者從筐內隨手拿起一粒鮮棗,發現上面還沾著水,將棗放到口中,不等咬爛,棗皮外面的水就甜得有點發膩、發苦。
海口查獲大量疑似“糖精棗”“ (南海網記者姜飛攝)
海口查獲大量疑似“糖精棗”“ (南海網記者姜飛攝)
調查:初檢顯示記者買到的鮮棗疑似含糖精鈉
隨后,記者以90元每箱的價格隨機購買了兩箱離開。為了求證這些鮮棗如此甜膩的真相,當天上午,記者將購買的棗,分別送往海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以及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添加物檢測。
之后的數日內,記者通過連續遵守暗訪發現,車牌號為“粵GRC618”的藍色貨車,每天凌晨3點左右都會拉著滿滿一車鮮棗,進入南北水果市場A區7號鋪面公開叫賣。
記者觀察發現,雖然這輛車的駕駛室門上標著核定載重量為1495公斤,但這輛經過改裝的貨車每天實際裝載的鮮棗約在400百箱左右,以每箱15公斤計算,該車每天裝載的鮮棗多達上萬斤。而這上萬斤疑似用糖精鈉浸泡的鮮棗,通常是在每天凌晨3點到7點之間銷售一空,流向海口眾多市場。
記者對自己購買的鮮棗觀察發現,這些棗不僅甜膩,且疑因被浸泡的緣故,常溫下最多保存一天就出現腐爛。據知情人士介紹,從車牌號和這輛車每天出現的時間看,貨車應該是來自湛江一帶,有可能就是從徐聞拉貨過來海口批發。
8月30日,南海網記者了解到,經過初步檢測,記者購買并送檢的鮮棗疑似含有糖精鈉,涉嫌濫用添加劑。
專家:不允許鮮棗中使用糖精鈉屬于濫用食品添加劑
8月31日下午,對于鮮棗中能不能添加糖精鈉問題,南海網記者通過電話采訪了我國食品安全領域權威專家、北京工商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孫院士表示,糖精鈉是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中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不過,如果(具體到)允許在鮮棗使用則屬于合法,如果沒有允許在棗中使用,就屬于濫用食品添加劑。
海口查獲大量疑似“糖精棗”“ (南海網記者姜飛攝)
海口查獲大量疑似“糖精棗”“ (南海網記者姜飛攝)
查處:賣棗男子看到執法人員趁夜色和混亂逃離
9月1日凌晨3點40分左右,天還沒有亮,在海南省聯合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協調辦公室、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稽查局指導下,瓊山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警方配合下,趕到南北水果市場A區7號檔口進行查處。
南海網記者在執法人員趕到之前看到,連續數天在此賣鮮棗的男子和往常一樣,站在車后向前來購買鮮棗的商販推銷商品。
當天凌晨3點50分左右,聯合執法人員趕到現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售賣鮮棗的男子看到執法人員出現,趁著夜色和市場內的混亂場面,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據負責管理7號檔口的男子稱,賣棗男子每兩到三天向他付一次租金,每天500塊錢,主要是凌晨賣貨,每天天亮之前賣完就走。
截止記者早上7時發稿止,案件還正在進一步調查深挖當中。詳細情況南海網將進行跟蹤報道。
生活小貼士:如何鑒別糖精棗
據了解,糖精鈉是有機化工合成產品,是食品添加劑,除了在味覺上引起甜的感覺外,不參與體內代謝、不產生產熱量、無營養價值、隨尿排出,對人體無任何營養價值。當食用糖精鈉量較多時,會影響腸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食欲減退,國家標準中已經明確將鮮棗等瓜果列為允許添加之外。短時間內吃大量糖精鈉,會造成急性大出血,對肝臟、腎臟都會造成不利影響,嚴重了可以致癌。
一看:糖精棗顏色綠紅分明,邊界特別清晰;
二摸,一般糖精棗果皮褶皺,蒂部萎蔫,不耐儲藏,放置一段時間后果皮果肉分離、容易爛;
三嘗,糖精棗果皮是甜的,整個棗極甜,甚至發苦,而且洗棗的水也是甜的
(南海網海口9月1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姜飛報道)
根據知情人士的舉報,記者發現南北水果市場A區7號鋪面,停放著一輛牌號為“粵GRC618”的藍色貨車,車上裝著滿滿一車鮮棗,以每筐90元的價格銷售,每筐鮮棗重約15公斤,每斤鮮棗的價格在3元錢左右,而目前市場上鮮棗的價格每斤都在12元左右,由于“價格肯定是市場上最低的”,上萬斤疑似用糖精鈉浸泡的鮮棗,通常是在每天凌晨3點到7點之間銷售一空,流向海口眾多市場。
“糖精棗”甜得發膩、發苦,送往海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以及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添加物檢測的初步結果顯示,疑似含有糖精鈉,涉嫌濫用添加劑。而糖精鈉是一種有機化工物,短時間內吃大量糖精鈉,會造成急性大出血,對肝臟、腎臟都會造成不利影響,嚴重了可以致癌,國家標準中已經明確將鮮棗等瓜果列為允許添加之外。可見“糖精棗”雖然很甜,卻無異于“甜蜜的毒藥”,監管部門理應以零容忍姿態予以取締和打擊。
可蹊蹺的是,9月1日凌晨3點50分左右,聯合執法人員趕到南北水果市場A區7號檔口進行查處時,售賣鮮棗的男子趁著夜色和市場內的混亂場面,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就算商販明知售賣“糖精棗”違法,時刻保持高度警覺規避處罰,在執法人員眼皮之下溜得這么快,也不能不令人拍案稱奇。
盡管在媒體輿論聚焦之下,違法售賣“糖精棗”男子或終將難逃法網。“糖精棗”連續多日在海口南北市場賣得歡,監管執法部門的“嗅覺”不靈敏原本就值得質疑。線人、媒體提供線索后竟又撲了個空,拋開是不是存在其他因素,如此監督素質、執法能力委實令人不敢恭維,難怪知情人寧愿先將線索提供給媒體而不是第一時間向監管職能部門舉報。“糖精棗”賣得歡撤得快,最該檢討和反思的或是監管執法機制,缺失起碼應有的主動性、能動性,是否辜負民眾的信任和重托?
責任編輯:陳虹羽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