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4月21日消息(記者 蒙健)2025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已正式啟動。4月21日,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海南省知識產權局遴選了十個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典型案例進行發布。
案例一、海口市知識產權局調解廈門某公司與海口某商行專利侵權糾紛
廈門某公司為“花灑(H11013)”(專利號ZL2013XXXXX834.7)外觀設計專利權人。該公司發現海口某商行銷售的產品涉嫌侵犯其專利權,向海口市知識產權局提出專利侵權糾紛處理請求,要求海口某商行立即停止銷售侵權產品、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海口市知識產權局在取得雙方同意后,依法啟動行政調解程序。
據解,本案爭議焦點在于海口某商行的銷售行為是否構成專利侵權及賠償金額認定。調解員結合侵權事實(公證機構購買記錄、產品比對結論)及海口某商行經營規模等調解方向,經雙方多輪溝通,廈門某公司同意降低賠償金額以快速解決糾紛。雙方簽署《調解協議》,約定海口某商行立即停止銷售侵權產品并支付賠償金。雙方共同向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申請司法確認,并履行協議全部條款。
案例二、三亞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調解廣州某公司與三亞某商行商標侵權糾紛
廣州某公司發現三亞某商行在某購物平臺上銷售侵犯“MALASEB”注冊商標專用權的產品,遂引發糾紛。2024年3月,廣州某公司訴三亞某商行侵害商標權一案,由三亞市城郊人民法院委派至三亞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
調解過程中,調解員向雙方當事人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并促成雙方達成調解意向。廣州某公司要求三亞某商行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而三亞某商行雖承認侵權事實,但對賠償金額提出異議,主張其獲利較少,僅能接受合理范圍內的賠償。經調解員多次協調,雙方最終就賠償金額達成一致,并簽署調解協議,約定三亞某商行停止侵權并支付侵權賠償款及合理維權費用。
案例三、儋州市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委員會調解儋州某協會與儋州某公司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侵權糾紛
儋州某協會,是“儋州粽子”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人。該協會發現儋州某公司未經其授權,擅自將“儋州粽子”字樣使用于公司銷售的粽子包裝盒上,侵犯了“儋州粽子”地理標志商標專用權,遂向儋州市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委員會申請進行調解,主張儋州某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
調解員調查后得知,儋州某公司是儋州本地企業,其產品符合“儋州粽子”地方標準,其在粽子包裝盒上標注“儋州粽子”無侵權的故意。調解員向雙方當事人普及法律,組織雙方進行協調溝通,僅用一天時間便促成雙方就賠償事項達成和解協議。案件辦結后,調解委員會進一步促成儋州某協會與儋州某公司加強合作,共同保護好“儋州粽子”地理標志品牌。
案例四、三亞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某玩具廠與羅某專利侵權糾紛
某玩具廠是“打地鼠玩具”(專利號為ZL2022XXXXX976.4)實用新型專利的權利人,認為羅某在電商平臺上經營的店鋪擅自銷售、許諾銷售涉案專利技術方案相同產品,侵犯其專利權,遂向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羅某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海南自貿港知識產權法院將本案委派至三亞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
調解員剖析涉案專利技術要點,引導羅某自行判斷其銷售物品是否侵權,并告知其侵權法律責任。羅某比對其產品與涉案專利技術方案后,表示愿意賠償,但對賠償金額提出異議。調解員多次調解,使得雙方就賠償金額達成一致意見,并簽訂調解協議,該調解協議中同時引入仲裁條款。當事人雙方向海南自貿港知識產權法院就調解協議申請司法確認,并履行協議條款。
案例五、臨高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調解廣州某公司與臨高某幼兒園商標侵權糾紛案
2024年5月廣州某公司通過網絡向臨高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臨高某幼兒園侵犯“某樂”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臨高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核查后發現,臨高某幼兒園依法注冊的名稱中含有“某樂”字樣,但無其他單獨使用“某樂”進行宣傳行為,且園內其他標識和裝潢不存在刻意模仿廣州某公司的現象。
在臨高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調解下,經雙方友好協商,就該案達成和解意見,臨高某幼兒園方承諾停止侵犯甲方商標權的行為,就侵害甲方商標權的行為進行道歉,變更幼兒園名稱。
案例六、定安縣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北京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與定安縣某幼兒園商標侵權糾紛
北京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調查發現,定安縣某幼兒園在其顯著位置使用與其所有的第38031892號注冊商標相同的標識,涉嫌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遂將定安縣某幼兒園訴至瓊海市人民法院。瓊海市人民法院將案件委派定安縣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先行調解。
調解員對北京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證據進行核實,認為定安縣某幼兒園涉嫌侵權。定安縣某幼兒園承認侵權的事實,同意對方提出的賠償金額,但對和解協議是否存在漏洞及支付賠償款后是否仍需承擔法律責任有顧慮。調解員協助雙方擬定調解協議及司法確認申請書,并發給瓊海市人民法院法官進行審查修改后,指導雙方簽字蓋章,同時申請司法確認。瓊海市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出具司法確認的民事裁定書。涉案雙方當事人依約履行調解協議的全部條款。
案例七、白沙黎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調解海南某公司與白沙某商行商標侵權糾紛
2024年3月,白沙黎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收到海南某公司反映白沙某商行在抖音購物商城經營的茶葉產品包裝上印有“白沙·綠茶”字樣,侵犯其“白沙”(注冊號718425)商標專用權的案件線索。4月,白沙黎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白沙某商行進行檢查并固定相關證據。5月涉案雙方當事人向白沙黎族自治縣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委員會提出調解申請。
調解員調查后認為,白沙某商行侵權行為成立。雙方當事人自愿達成和解,并簽訂調解協議,明確白沙某商行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海南某公司不追究侵權賠償責任。根據《海南省知識產權局 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實施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優先機制的通知》,白沙黎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當事人侵權行為從輕處罰,當事人按期履行。
案例八、五指山市知識產權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海南某公司與五指山某服裝店商標侵權糾紛
2020年10月,海南某公司注冊“某某布舍”商標。2021年7月,吉某注冊五指山某服裝店營業執照,并打出“某某不舍”招牌。“某某布舍”商標與“某某不舍”名稱高度相似,在同一行業、同一產品中使用,其文字組合、文字讀音完全相同,文字內容僅有1個字的字形不同,容易使消費者在選擇時產生混淆。海南某公司與五指山某服裝店產生商標侵權糾紛,向五指山市知識產權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經多輪耐心調解、釋法明理后,海南某公司與五指山某服裝店最終達成共識,五指山某服裝店同意對招牌名號進行更改。當事人雙方認可上述調解結果,擇日簽署調解協議。
案例九、澄邁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委員會調解寧波某公司與周某商標侵權糾紛案
寧波某公司發現在周某“淘特”電商平臺上銷售商品的名稱、宣傳圖、詳情區和產品實物中均使用了寧波某公司的注冊商標。寧波某公司向瓊海市人民法院進行起訴,要求周某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及訴訟費用。2024年11月7日,瓊海市人民法院將該案委派至澄邁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委員會開展行政調解。
調解員現場耐心細致告知周某及網店實際經營人,其行為涉嫌商標侵權以及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在調解員的耐心調解和雙方的多次溝通下,雙方于2024年11月15日達成和解條款,被告在停止侵權并賠償原告后,原告進行了撤訴。
案例十、昌江市場監督管理局調解武漢某公司與昌江某茶飲店商標侵權糾紛案
2023年12月,昌江黎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案件線索對昌江某茶飲店進行檢查,發現該店鋪未經武漢某公司授權,擅自使用與武漢某公司獨占許可使用的“某某堂”商標相同或近似標識,涉嫌侵犯武漢某公司權利,該局固定現場證據。2024年1月,昌江某茶飲店、武漢某公司向昌江縣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調解員向雙方當事人耐心調解、釋法明理,昌江某茶飲店同意就侵犯商標權的行為進行道歉,對涉嫌侵權的店招、裝修、物料等進行整改。最終雙方達成共識,并簽署糾紛調解書。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