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卡牌嗎?”“有光夜谷(游戲《光與夜之戀》的周邊商品)嗎?”……周末,海口市金龍路上的商圈格外熱鬧,一群“吃谷”的年輕人在這聚集、逛店。
“谷子”實際上是英文“Goods”(商品)的諧音,代指漫畫、動畫、游戲、偶像等版權作品衍生出的周邊產品。購買“谷子”,被愛好者們稱為“吃谷”。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吃谷風”席卷了海南多個商圈。銀魂、盜墓筆記、蠟筆小新等一眾知名二次元IP,不僅以快閃店的形式“綻放”,更在商場內催生出眾多“谷店”,悄然改變著城市的購物版圖。
“谷子”店里琳瑯滿目的“谷子”。資料圖
二次元走向大眾
十年前,二次元或許還只停留在亞文化的圈子里,現在它已頻繁且顯著地進入大眾視野。當二次元經濟從邊緣走向主流,其引發的消費革命正在重塑城市的商業生態。
作為海口人氣較高的商場,海口友誼·陽光城如今是本地二次元群體的集中地。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探訪了解到,這里常有二次元愛好者做好Cosplay(角色扮演)的造型前往逛街、擺攤等,二次元愛好者們稱之為打卡勝地。
“基本上每周末都會舉辦二次元主題活動,包括角色扮演、集郵、周邊商品交易等,吸引了大量二次元愛好者,尤其是19歲—29歲的年輕客群。”商場里一家售賣二次元產品店鋪的工作人員代亮介紹。
今年32歲的代亮也是二次元愛好者,他經營的店鋪不大,卻密密麻麻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谷子”。采訪時,他對著一整排不同工藝的徽章精挑細選,對比磨砂、鐳射等材質工藝效果。店內的不同展柜前,還陳列著精美的明信片、卡牌、玩偶等商品,吸引著年輕消費者的視線。
年輕人為什么愛“吃谷”?在代亮看來,“谷子”也是不少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尋找伙伴的暗號。
動畫電影《哪吒2》帶火了與電影IP相關的“谷子”。資料圖
消費力不可小覷
二次元文化出圈這一現象的背后,則是“谷子經濟”的崛起。
所謂“谷子經濟”,是指圍繞二次元文化及其衍生品形成的一種經濟現象。這一現象主要受到95后、00后為代表的年輕消費者的推動,他們通過購買帶有二次元IP屬性的周邊商品,表達自己對特定文化或角色的喜愛。
“我們的顧客群體比較廣泛,但主要還是高中生和大學生。”代亮說,他們這家店里的產品均價相對較低,貼紙、收藏卡價格大多在幾十元。店里會根據時下流行的動漫、游戲等作品不定期更新,緊跟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和喜好,所以復購率較高。
在海口某中學讀書的怡靜說,她之前更喜歡收集手辦,但每個都要幾百甚至上千元,這對于學生黨來說,經濟壓力太大了。現在的“谷子”愛好者們,更喜歡收集單價低、小巧便攜的亞克力材質制品。
海口上邦百匯城一家二次元文創產品店負責人林琳說,年輕人愿意為情緒價值買單,這些伴隨他們成長的動漫卡通作品的周邊產品,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也成了他們追逐和消費的理由。
越來越多商圈嗅到了二次元商機,迅速投入主動擁抱年輕人。比如,龍湖海南海口天街、海口吾悅廣場、三亞中糧大悅城等,都有“谷店”,不僅成為二次元愛好者的聚集地,也是城市文旅的新亮點。
理解包容與變化
“包容”,在采訪中,很多動漫愛好者提及這個詞,他們會說起父母及周邊的人,對二次元文化逐漸接納和包容。這種文化上的包容,也會讓“谷子經濟”走得更遠一些。
林琳認為,二次元IP通過其獨特的世界觀、角色設定和故事情節,能夠創造獨特的消費場景和體驗,吸引年輕消費者前來打卡、互動。二次元文化與商業地產的結合,也是商業創新和文化融合的一種體現。
實際上,“谷子經濟”與潮玩、盲盒相似,是年輕力商業的一種表現形式,隨著行業競爭格局變化,只有那些真正有選品能力、懂二次元用戶的品牌才會長久留存下來。
海口一商圈品牌運營部門工作人員說,二次元業態的引入,除了帶動客流和銷售外,他們更注重的是各個圈層愛好者的相互吸引與交流,也希望通過優質的內容和活動不斷與年輕人產生互動和共鳴,搭建多元、新穎、獨特的商業場景,助力海南實體經濟發展。
原標題:年輕人熱衷消費游戲動漫衍生產品 “吃谷”,為快樂買單
責任編輯:吉訓偵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