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德國林學家戈特里布·芬次爾(Gottlieb Fenzel,1896年—1936年)受邀來到中國,在華南、東南、東北和西北地區(qū)從事科考、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對我國近代林業(yè)建設和教育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最后病逝于中國,葬在陜西西安。
1920年代后期和1930年代初期,芬次爾至少兩次來到海南島從事林學科研調查和進行文獻資料查考,完成和發(fā)表了一篇題為Die Insel Hainan(《海南島》)的學術論文,論文的一些內容還被當時的同濟大學人類學教授、德國人類學家漢斯·史圖博(Hans Stübel,1885年—1961年)的著作《海南島黎族》(Die Li-Stämme der Insel Hainan)所援引。2023年,記者請在柏林工作的朋友前往當?shù)貓D書館,翻拍了這篇150多頁的論文(相當于一本書的體量),令人感到震撼的是,論文末頁為一張手繪的海南島地圖。
芬次爾論文《海南島》中的手寫中文、德文頁面。陳燕清 攝
根據(jù)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希群先生整理、發(fā)表的《德國籍林學家戈特里布·芬次爾年譜》可知,1927年2月,應中山大學委員會之聘,德國明星大學(即慕尼黑大學)林學院在讀博士生芬次爾第一次來華,擔任該大學農科林學系教授,12月曾與中山大學植物系教授陳煥鏞一起前往廣東北江和南雄一帶調查植物資源;次年12月28日“廣東省森林局”成立后,他被任命為副局長。
芬次爾第一次到海南島從事科研工作,是在1929年的7月至8月,當時主要開展海南島地質和植被調查。
1930年9月,芬次爾著、齊敬鑫(1900年—1973年)譯的《海南島植物地理考察記》刊載于當時的《農聲》雜志第137期,不久后,芬次爾回國為父奔喪;10月,《海南島植物地理考察記》的續(xù)篇發(fā)表于《農聲》第138期。也是在這一年,芬次爾推薦自己的助教、精通德、英等語種的齊敬鑫獲得公費赴德留學,進入明星大學攻讀森林科學博士學位。齊敬鑫(后改名為齊堅如)1933年學成歸國后,也成長為我國著名的林學家。
1931年,芬次爾回到明星大學,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也是在那一年,奧地利著名植物學家海因里希·馮亨德爾·馬志尼韓馬迪(1882年—1940年),將芬次爾在海南島采集到的一種松樹標本,用芬次爾和自己的姓氏命名了“海南五針松”,拉丁學名為Pinnus Fenzeliana Hand—Mazz,英文名為Fenzel Pine,名稱中都有芬次爾的姓氏信息。
筆直挺拔的海南五針松大樹。盧剛 攝于鸚哥嶺
據(jù)《中國植物志》等中文植物學文獻資料介紹,海南五針松是松科松屬的植物,別名為葵花松、海南松、粵松和芬次爾松等,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屬于珍稀瀕危物種,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廣西、海南等地,生長于海拔1,000米至1,6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于石邊、山坡、山脊上,或散生于石灰?guī)r山坡的馬尾松林中,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海南五針松的樹葉和果實。盧剛 攝于鸚哥嶺
據(jù)《德國籍林學家戈特里布·芬次爾年譜》介紹,1932年7月,芬次爾在德國巴伐利亞羅特阿姆小鎮(zhèn)居住,潛心將在海南島的調查成果《海南島的地質》寫成博士論文,獲得博士學位。這一年10月,他接到中國方面的再次邀請之后,又踏上入華的旅途。
此后,芬次爾的工作區(qū)域主要在西北地區(qū),當過1934年10月設置的“陜西省林務局”顧問、副局長,參與采集植物標本;他也曾踏足我國的東北和東南地區(qū),研究成果非常豐富,內容也涵蓋到海南島。
芬次爾很善于發(fā)現(xiàn)和舉薦我國本土林業(yè)人才。除了齊敬鑫,1931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的陜西榆林人白萌元(1905年—1967年),1935年2月至4月受芬次爾邀請,以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教師的身份,一起在陜西、甘肅、青海、寧夏等地調查森林資源和采集植物標本。此后,芬次爾向“陜西省政府”推薦白萌元到德國明星大學留學深造,白萌元于1936年赴德深造林學,3年后獲得森林學博士學位回國。
王希群先生告訴記者:“現(xiàn)在我國各地的植物標本館保存有芬次爾在陜、甘、青、寧采集的植物標本共394號(份),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標本館保存有芬次爾等人1934年采集的植物標本70號(份)。”
1933年,芬次爾的學術論文Die Insel Hainan(《海南島》)發(fā)表在德國地理雜志Petermanns Geographische Mitteilungen(《彼得曼地理信息》)的第26卷上。這篇論文有個很長的副題,直譯過來意為“基于觀察和文獻的區(qū)域研究概覽”。
幾年前,王希群先生托人從德國購買到了這期雜志的原本,目前正著手將芬次爾的這篇論文翻譯為中文。
芬次爾的墓碑。資料圖
1936年8月,為了籌辦關山林場,芬次爾冒著盛夏的酷暑前往隴縣考察,回到西安時已感到身心不適,但他仍抱病工作,由于操勞過度,嚴重失眠,頭痛難忍,于8月14日在西安病逝,葬在西安蓮湖公園。芬次爾病故時年僅40歲,終生未婚。書法家沙孟海受“陜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邀請,用東漢文學家蔡邕的筆調,撰述并書寫了《陜西省林務局副局長芬次爾君墓碣銘》。
原標題:90年前發(fā)現(xiàn)珍稀瀕危五針松 德國林學家結緣海南木
責任編輯:方詩穎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wǎng)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wǎng)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wǎng)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