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涵育師范生職業(yè)使命感

              ■ 林文曼

              高質量教育依靠高質量教師隊伍,而高質量教師隊伍源于高質量師范生。實證表明,職業(yè)使命感強的師范生更可能投身教育事業(yè)。但處于學習探索階段的師范生職業(yè)認同尚不穩(wěn)固,易受多元價值觀沖擊,動搖從教信念。在教育強國背景下,教育家精神成為教師群體更高層次的價值引領。以教育家精神涵育師范生的職業(yè)使命感,能幫助其樹立科學職業(yè)價值觀,推動職業(yè)認知從生存需求向事業(yè)追求轉變。

              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蘊含培育師范生職業(yè)使命感的生動資源。2023年教師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提出并深刻闡釋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這一精神扎根于中華教育的深厚沃土,承載孔子“有教無類”的育人理想,延續(xù)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的赤誠品格,映襯黃大年、張桂梅等新時代教育者“以身許教”的崇高境界,是教育家集體人格的生動寫照。透過具象化的教育家角色,師范生能真切了解教師群體的地位與核心品質,從而在情感與認知上與教育家群體建立深度聯(lián)結。教育家的德性品格會激發(fā)師范生的群體認同,促使他們提取并理解教育家的積極形象與美好品德,通過意義建構塑造未來職業(yè)身份,推動當前自我向未來自我轉變,進而催生出強烈的職業(yè)使命感。

              師范生要把成長為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未來教師視為自己的使命。師范生要以教育家為榜樣,在教育實踐中踐行育人使命。一是樹立“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師范生職業(yè)使命感形成的動機源泉。教育的本質要求教師具備超越將教育視為謀生手段的高尚自覺。師范生應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將個人的發(fā)展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以“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二是涵養(yǎng)“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師范生職業(yè)使命感形成的核心品質。社會對教師群體的職業(yè)準則始終抱有更高期許。師范生應以教育家精神為鏡,在知行合一的實踐中錘煉自我,涵養(yǎng)“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以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引領社會風尚。三是錘煉“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專業(yè)知識是師范生踐行職業(yè)使命的底氣。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潭水。師范生應以教育家精神為實踐指引,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錘煉“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和“勤學篤行、求是創(chuàng)新”的躬耕態(tài)度,提升專業(yè)勝任力。四是厚植“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仁愛之心是師范生踐行職業(yè)使命必備的人格素養(yǎng)。熱愛教育、關愛學生是師范生投身教育的強大動力。師范生應遵從教育家精神的價值追求,深研學生成長規(guī)律,精準服務學生發(fā)展需求,厚植“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和“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提升愛人自覺和育人格局。

              師范院校要把教育家精神作為鮮亮底色熔鑄于師范生職業(yè)使命感形成的全過程各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師教育的搖籃,師范院校應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為師范生成長為教育家精神踐行者提供堅實支撐。一是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增強師范生職業(yè)認同。職業(yè)使命感是情感的體現(xiàn),其培育關鍵在于引導師范生將教育家精神與自我意義建構緊密聯(lián)結。師范院校需構建浸潤式培養(yǎng)體系,助力師范生開展深度意義建構。通過引導師范生思考教師職業(yè)的社會價值,梳理自身興趣、動機與未來工作的內在關聯(lián),增強其對教師職業(yè)的情感認同;推進“雙講臺”計劃——邀請名師名校長走進大學講堂,組織師范生走上教學講臺,幫助師范生在“聽”與“做”的互動中深刻感悟教育家精神,從情感共鳴到行為趨同,不斷增強對教育家群體的認同感,進而提升職業(yè)使命感。二是以教育家精神為標尺,培養(yǎng)師范生形成職業(yè)使命的品格優(yōu)勢。教師的言談舉止中蘊含的人格品性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盡管人格具有穩(wěn)定性,但在成長歷程中仍會因外部環(huán)境塑造而發(fā)生積極的變化。因此,師范院校應高度重視師范生品格優(yōu)勢的培養(yǎng)。師范院校要根據(jù)師范生不同階段的關鍵性品格特征,系統(tǒng)設計道德情操培育,并貫穿于入學教育至畢業(yè)教育培養(yǎng)全過程。同時,要發(fā)揮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作用,構建起“學校品格教育-家庭實踐場-社會文化域”三維協(xié)同體系,形成教育家精神培育共同體,促進師范生職業(yè)品格在真實育人場域中實現(xiàn)具身化生長。三是以教育家精神為追求,提升師范生踐行職業(yè)使命能力。職業(yè)使命感涵蓋使命感知與使命踐行。個體可能因能力不足,難以將感知到的使命付諸行動,導致“感知”與“行動”斷裂。因此,師范院校應以教育家精神為追求,從多個維度全面提升師范生踐行職業(yè)使命感的能力。一方面,優(yōu)化課程體系,強化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訓練,夯實專業(yè)根基,提升師范生教育教學素養(yǎng)。另一方面,鼓勵師范生深入教育一線,深化對學生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解,掌握家校溝通、班級管理等育人策略,培養(yǎng)綜合育人能力。同時,著力培養(yǎng)師范生技術融合能力,引導師范生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掌握前沿信息化教學手段,推動從技術實踐者向教育創(chuàng)新者轉型,為AI時代育人模式變革儲備優(yōu)質預備教師力量。

              【作者系陜西師范大學教師發(fā)展學院博士生,瓊臺師范學院團委書記、副教授,本文系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隊伍建設項目(2022年)階段性研究成果】

            原標題:以教育家精神涵育師范生職業(yè)使命感

            責任編輯:郭微微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學習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五月天婷亚洲天综合网精品偷|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久夜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九九免费精品视频在这里|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 日韩美女一级毛片| 精品乱码一区内射人妻无码| 精品96在线观看影院|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香蕉精品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第四色播日韩第一页| 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 |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 99热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www|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久久国产热精品波多野结衣AV|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97精品人人妻人人|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青青草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鸦窝| 国产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