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雪怡
原料工廠與成品工廠僅一墻之隔,可實現從隔壁“進貨”到“鄰居”生產,如此場景是企業所向往的。而生產原料“隔墻供應”,已然成為洋浦經濟開發區的一道風景線。
風景線背后,是補鏈強鏈的力量。這是洋浦經濟開發區的獨特優勢,也是其作為自貿港“樣板間”的有益經驗。
產業做大做強,關鍵在于補鏈強鏈。產業過于單一,會增加企業成本,難以形成強勁的凝聚力。只有形成上下游企業資源互補、協同發展的完整產業鏈,才能增強發展吸引力,讓企業和企業、企業和園區實現相融共進、互促共贏。
近年來,洋浦經濟開發區充分發揮自貿港政策和自身區位優勢,通過“政策賦能+精準招商+鏈條整合”等多種方式,系統推進補鏈強鏈工作,逐步構建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比如,創新進口食品及原料“三同三溯”監管新模式,為貨物節省約70%的通關時間,增強了企業入駐信心。再如,隨著海南煉化的“骨架”不斷夯實,逸盛石化、京博新材料等眾多配套企業加速集聚,推動產業鏈條不斷延長。
正是聚焦補鏈強鏈,洋浦吸引眾多企業落戶集聚,實現原料“隔墻供應”、成品“就地產出”。通過降低原料、物流成本,推進上下游企業協作生產,達到產業鏈整體效益最大化。
正是靠著補鏈強鏈,洋浦實現了石化新材料先進制造業產值突破千億元,躋身千億級制造業集群。不止于此,洋浦還積極培育健康食品、高端旅游消費品、先進制造和數字服務貿易等多種業態,爭取形成更多產業集群。
當產業鏈不斷完善,形成產業集群時,便能進一步增強地方產業影響力與競爭力,從而吸引更多企業,壯大產業集群,以發揮產業集群效應,為企業和地方發展賦能提勢。洋浦經濟開發區的實踐證明,一個成功的產業園區,不僅要看企業的質量和數量,更要看企業之間的黏性,看它們之間能否形成緊密的鏈接。
作為海南自貿港“樣板間”,洋浦經濟開發區以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的蓬勃勢頭,提供了補鏈強鏈的有益經驗。樂見洋浦經濟開發區進一步發揮優勢,形成更多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讓每一滴原油、每一份原材料,都能在區內完成最大限度的價值蛻變。
原標題:補鏈強鏈成就產業“森林”
責任編輯:郭微微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