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芳菲時,滿園春色最怡人。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一張張“賞花地圖”徐徐鋪開。在這似錦繁花的背后,各地也開展了賞研一體的探索,促進“鮮花經濟”持續升溫。(央視新聞)
鮮花,一直都是酣暢之春的“主角”,以春意盎然為大美春天“代言”。春意盎然正當時,趁著“小長假”,大家紛紛走出家門,賞春賞景,悅享春日新活力。湖南常德桃花源景區里,科研人員通過不懈努力,讓花卉品種日益豐富,花期得以延長;江蘇宿遷王官集鎮的蝴蝶蘭大世界,作為全國最大的蝴蝶蘭組織培養中心,采用5G物聯網技術,精準調控溫度、濕度、光照等生長因素,實現了蝴蝶蘭的“定時開花”。北京鐵路“開往春天的列車”涂裝煥新,游客乘坐這樣的列車前往雁棲湖、紅螺寺、青龍峽等景區,不僅能夠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還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賞研結合,既滿足了游客的賞花需求,更推動了花卉產業的科技創新。
當然,“賞花+”,不只在于花的本身,“花里花外”盡收眼底;“賞花游”不止于賞花,興之所至更在花之外。“賞花游”火遍大江南北,引得各地游客躍躍欲試,更折射著大家消費信心倍增。武漢鐵路在麻城北至漢口、漢川等方向加開賞花專列,南昌鐵路在廈門至武夷山、南昌至婺源、景德鎮至上饒等城市間加開春游踏青列車……“賞花+鐵路”“賞花+文旅”“賞花+消費”,以花為“媒”、借花“出圈”,持續拓展的賞花主題消費新場景,花卉不僅僅是供人觀賞的自然美景,更是蘊含著巨大科研價值和經濟潛力的產業資源。通過深入挖掘花卉的多元價值,我們能夠延長“鮮花經濟”的周期,讓這份美麗產業持續綻放光彩。
春風吹暖“春經濟”,萬紫千紅總是春。增加花色、延長花期、定時綻放,科技的“雕刻”讓“鮮花經濟”更持久更多元,給花卉產業發展打開了更多的空間……“鮮花經濟”的持續升溫,是各地積極探索、科技創新和物流賦能的共同成果,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也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隨著花卉種業創新體系的逐步建立,花卉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鮮花經濟”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春日芬芳浪漫,“賞花+”燃動發展引擎。未來,我們仍需繼續加強花卉產業的科技創新,深入挖掘花卉的多元價值,完善物流體系,才能繪就一幅產業繁榮、生態美好的新畫卷。(苗瑞祥)
責任編輯:楊彥婷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