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動畫電影工業化進程中的標志性作品,《哪吒之魔童鬧海》憑借其突破100億票房的成績成功躋身于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前列,成為春節檔電影市場中的代表性案例。該影片的成功不僅展現了中國動畫的強大實力,也為地方動漫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啟示。作為中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南動漫產業如何借鑒哪吒的“成功經驗”,實現從“跟跑”到“領跑”跨越,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一、《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成功密碼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成功,絕非偶然,其背后是文化、技術與傳播的三重共振。
(一)文化基因的現代轉譯
《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中國傳統神話 “哪吒鬧海” 為藍本,深度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并融入現代價值觀和審美表達。在文化學理論中,文化基因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承載著民族的精神內核。影片通過 “打破成見、逆天改命” 這一主題,與當代年輕人渴望突破束縛、追求自我價值的心理產生了強烈共鳴。這種對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轉化,遵循了文化再生產理論,即文化產品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在社會發展進程中被不斷賦予新的意義。
《哪吒之魔童鬧海》采用 “英雄旅程” 經典敘事結構,把哪吒成長融入 “受難 - 覺醒 - 超越” 框架。哪吒因魔童身份被百姓誤解排斥,開啟 “受難” 階段。與敖丙相遇和面對百姓危機,是他覺醒的關鍵。友情促使他重審命運,責任感讓他意識到自身力量,實現從渴望認可到主動改變的轉變。最終在對抗天劫時,他憑堅定信念和頑強意志,打破命運枷鎖,摒棄 “魔童” 標簽,完成從 “魔童” 到英雄的蛻變,實現對自身命運和社會期待的雙重超越,引發觀眾對個體命運等問題的思考,展現出敘事層面的成功。
影片還在價值層面植入 “家國同構” 儒家倫理觀念。通過獨特敘事,深挖并創新呈現傳統家庭關系和價值體系。其中李靖父子關系重塑尤為矚目,打破 “父權至上” 傳統范式。影片中,他們不再是傳統的絕對權威與服從關系,而是有矛盾、誤解,更有溝通和理解。李靖愿為哪吒承受天劫,哪吒知曉后也重新審視父子關系,實現從傳統到強調代際溝通主體間性的轉變。
正如英國文化研究學者雷蒙?威廉斯所說,文化是一種整體的生活方式,它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演變和發展。影片通過對哪吒形象的重新塑造,對集體記憶的激活,讓觀眾感受到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的生命力,不僅增強了文化自信,也為海南動畫業發展提供了創作范本,展示了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在當代文化產業中的重要性。
(二)技術創新的支撐作用
《哪吒之魔童鬧海》在角色建模、皮膚質感、特效制作等方面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影片的制作團隊來自全國138家動畫公司,制作近2000個特效鏡頭、超10000個特效元素,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展現了強大的技術整合能力。制片團隊自主研發的“動態水墨引擎”、每秒48幀的“靈魂幀率”技術,迭代了46個版本的“混天綾纏繞動力學模擬系統”、“乾坤圈粒子破碎算法”等,實現藝術風格與技術手段的高度統一。這種技術升級不僅提升了影片的制作水平,更標志著中國動畫工業從 “代工依附” 轉向 “技術自主”。
影片中采用了數字孿生技術為文化遺產開辟了新的路徑。數字孿生技術也被稱為數字映射、數字鏡像,它代表著數字化領域的先進成果。其核心原理在于借助數字化手段,為物理實體精心構建虛擬模型,并且能夠精準模擬該實體在現實復雜環境中的各種行為和性能。在《哪吒之魔童鬧海》中,制作團隊采用數字孿生技術將敦煌壁畫中的“飛天”進行創新化表達,將原本平靜、扁平化的石窟“飛天”轉化為動態的三維空間畫面,使得文化遺產實現“數字永生”。這種技術使得文化遺產不在被束縛在歷史空間中,帶領觀眾欣賞到一種全新、靈動的動態形式,使傳統文化更具時代感和吸引力。
影片的技術賦能,使中國動漫工業在技術上實現了實質性的飛躍,百億票房的突破和躋身世界票房前列,也意味著中國能夠自主進行高質量動畫產品的創作,提升了中國動畫在國際動畫行業的話語權。正如美國巨幕電影公司(IMAX)首席執行官理查德·葛爾方感慨,中國大片的規模與創新力正在重塑全球電影市場格局。
(三)傳播策略的成功實踐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傳播一方面抓住了文化代際傳遞這一方法,影片通過對李靖與哪吒這對父子之間情感糾葛的塑造,以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方式,引發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李靖一邊守護百姓安危,一邊努力平衡家庭與職責之間的關系。他對哪吒深沉的愛,在關鍵時刻愿意以命托舉,替哪吒受罪,無不觸動年輕觀眾深刻體會父愛的無私與深沉,感受家庭的重要性以及親情的珍貴。同時,哪吒在成長中也不斷意識到自己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當他看到家園被毀挺身而出的那一刻,引發了年輕觀眾對個人在家庭和社會中的角色與擔當有了深入思考。而影片中對李靖形象的塑造,不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威嚴的大家長,他既有傳統父愛的深沉,又有當代家長對孩子的理解與包容。這也讓年長的觀眾去思考對孩子的引導方式,促使他們重新審視傳統的生命力與適應性。
在傳播渠道上,《哪吒之魔童鬧海》充分考慮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媒體使用習慣,采取了跨文化調適的方式。在歐美地區,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媒體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影片團隊在這些平臺上投放精心制作的宣傳海報、精彩片花以及幕后制作花絮等內容。而在亞洲地區,TikTok 等短視頻平臺深受喜愛。制作團隊選取哪吒與敖丙激烈戰斗的精彩瞬間、哪吒可愛搞怪的日常片段等,通過剪輯和配樂,使其在 TikTok 上廣泛傳播。這種精準的傳播渠道選擇,使影片能夠根據不同地區的媒體使用習慣,有針對性地觸達目標受眾,極大地提升了傳播效果。
二、海南動漫產業的現狀與潛力
海南動漫產業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已展現出一定的發展潛力。
(一)政策支持與產業基礎
海南自貿港的建設,為文化產業的全面崛起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動漫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時機。2024年,海南省政府精準發力,頒布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全方位推動海南動漫產業穩健發展。
稅收優惠政策是其中關鍵的一環。海南對動漫企業實施了包括減免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優惠等在內的多項稅收減免措施。優惠的稅收,使得節約資本可直接投入到動漫作品的創作環節,提升劇本打磨質量、邀請知名聲優配音等;也可用于技術研發,引進先進的動畫制作軟件和設備,從而提升作品的整體品質。
人才引進政策同樣成效顯著。海南通過提供住房補貼、子女教育優惠、科研啟動資金等優厚待遇,吸引了眾多動漫領域的專業人才。自政策實施以來,已吸引一批動漫專業人才落戶海南,涵蓋動畫設計師、劇情編劇、后期特效師等多個關鍵崗位。這些人才的匯聚,不僅為本地動漫企業帶來了先進的創作理念和技術經驗,還在企業內部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養和傳承機制,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項目補貼政策則激發了企業的創作熱情。對于原創動漫項目,海南省政府根據項目的創新性、市場潛力等指標給予不同程度的補貼。這使得企業能夠大膽投入資金進行創作,推動動漫作品朝著多元化、高質量方向發展。無論是具有濃郁海南風情的二維動畫,還是運用前沿技術打造的 3D 動畫電影,都在市場上嶄露頭角。
這些政策相互協同,共同構建起一個有利于動漫產業發展的良好營商環境。從企業的資金流轉、人才儲備到項目推進,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支持,為海南動漫產業的基礎搭建提供了堅實保障。
(二)資源優勢與市場潛力
海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如黎族文化、海洋文化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動漫創作的靈感來源。此外,海南每年吸引大量游客,為動漫衍生品的銷售提供了廣闊市場。
海南獨特的黎族文化,其絢麗的服飾、神秘的傳統習俗以及動人的民間傳說,都為動漫角色塑造、故事架構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以黎族的織錦工藝為例,其精美的圖案可以轉化為動漫中角色的服飾紋理,獨特的色彩搭配也能為動漫畫面增添民族風情。海洋文化同樣魅力非凡,廣袤的南海海域、多樣的海洋生物以及充滿冒險色彩的航海故事,都能打造出富有奇幻色彩的動漫世界,吸引不同年齡段的觀眾。
從市場潛力來看,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深入推進,游客數量逐年攀升。這些游客來自國內外不同地區,具有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動漫衍生品作為一種具有文化創意和紀念意義的商品,深受游客喜愛。無論是可愛的動漫形象鑰匙扣,還是印有動漫場景的明信片,都能成為游客記錄旅行的獨特紀念品。海南不斷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和便捷的交通網絡,也使得游客在游玩過程中更容易接觸和購買到動漫衍生品。
海南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動漫企業入駐,吸引動漫人才匯聚。這不僅有利于整合本地的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動漫創作,還能借助外部的先進技術和創意理念,提升海南動漫產業的整體水平。通過舉辦動漫節、動漫展覽等活動,海南還能進一步提升動漫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挖掘更大的市場潛力,讓動漫產業成為海南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三)技術短板與人才缺口
在技術層面,海南動漫產業起步較晚,制作技術相對落后。先進的動畫制作技術在海南動漫企業中的應用不夠廣泛和成熟。一些小型動漫公司甚至還在依賴較為傳統的制作方式,這使得其作品在畫面質量、視覺效果上與發達地區的動漫作品存在較大差距,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人才缺口同樣制約著海南動漫產業的發展。由于產業發展程度有限,對動漫專業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導致大量優秀人才流向動漫產業發達地區。同時,本地高校動漫相關專業的教育體系也不夠完善,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不夠匹配,培養出的學生難以滿足企業實際需求。動漫創作需要多種復合型人才,包括動畫設計師、編劇、導演、市場營銷人才等,而海南目前在這些方面的人才儲備均較為匱乏。這使得企業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常常面臨人手不足、專業能力不夠的困境,無法高效地將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轉化為高質量的動漫作品并推向市場。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海南需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出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吸引外部人才流入,逐步填補技術和人才方面的短板,釋放動漫產業的發展潛力。
三、海南動漫產業的發展路徑
借鑒《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成功經驗,海南動漫產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匠心打造特色IP
海南擁有著底蘊深厚且獨具魅力的黎族文化以及廣袤無垠、充滿神秘色彩的海洋文化,這些都是極為寶貴的文化財富。海南應充分挖掘這些獨特資源,將其巧妙融入動漫創作領域。例如,以 “南海觀音” 這一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深厚文化內涵的宗教文化符號為題材,通過精美的動畫畫面、扣人心弦的劇情設計,展現南海觀音的慈悲與神圣,傳遞佛教文化中蘊含的智慧與善意。或者聚焦 “黎族傳說”,將黎族人民的生活習俗、英雄故事、古老信仰等元素融入動畫作品,創作出既承載著民族文化記憶,又能滿足當代觀眾審美需求,兼具文化內涵和市場價值的動畫作品,打造出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動漫 IP,讓海南動漫在全國乃至全球動漫市場中獨樹一幟。
(二)大力加強技術合作,全面提升制作水平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動畫制作技術日新月異。海南動漫產業若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緊跟技術潮流。一方面,可以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動畫制作技術,如 3D 建模、動作捕捉、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等前沿技術,為動畫制作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展開深度合作,建立動漫技術研發中心。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和人才儲備,以及科研機構的專業技術優勢,共同開展動畫技術的研究與創新,攻克技術難題,提升動畫制作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鼓勵本地企業與四川、青島等地在動畫制作領域具有豐富經驗和卓越技術的動畫公司開展合作,通過項目合作、技術交流、人員培訓等方式,學習借鑒先進的制作理念和技術手法,全面提升海南動畫制作的整體水平。
(三)著力完善產業鏈條,不斷拓展市場空間
《哪吒之魔童鬧海》成功構建了一條涵蓋動畫制作、發行放映、衍生品開發、主題旅游等多個環節的完整產業鏈,為海南動漫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優秀范例。海南應積極借鑒這一模式,推動動漫與旅游、游戲、文創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在旅游方面,可以開發以動漫 IP 為主題的旅游線路,如打造以黎族文化動漫角色為主題的特色村落旅游景點,游客可以在村落中體驗黎族傳統生活方式,參與動漫主題的互動活動,購買特色動漫紀念品。在游戲領域,開發與動漫 IP 相關的手機游戲、電腦游戲等,將動漫中的角色、場景、劇情融入游戲中,吸引動漫粉絲和游戲玩家。在文創方面,推出豐富多樣的動漫衍生品,如文具、玩具、服飾等,形成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不斷拓展動漫產業的市場空間。
(四)全力培養專業人才,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人才是動漫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海南應加大對動漫人才的培養力度,通過設立專項獎學金,對在動漫專業學習中成績優異、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獎勵,激勵更多學生投身動漫專業學習。舉辦動漫大賽,為動漫愛好者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挖掘優秀的動漫創意和人才。同時,鼓勵高校開設動漫相關專業,優化課程設置,邀請行業專家授課,注重實踐教學,培養出既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又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經驗的動漫專業人才。此外,還可以通過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優厚的待遇等方式,吸引和留住國內外優秀動漫人才,為海南動漫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成功為中國動畫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地方動漫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海南動漫產業應抓住自貿港建設的機遇,以文化為根、以技術為翼、以市場為導向,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海南也能誕生屬于自己的“哪吒”,為中國動漫產業的繁榮貢獻力量。(作者:范瓊,李莎莉,海南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楊彥婷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