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天的清明假期昨天結束。 來自交通運輸部的最新數據,據初步統計顯示,清明假期三天,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約7.9億人次,日均2.64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7.1%。創清明假期出行量新高。(央廣網)
天氣大好、交通順暢、人悅其行,大家出行的意愿高漲,涌動經濟暖意。在四川,成都安靖站開行賞花專列前往云南建水站,讓旅客沿途欣賞到杜鵑花、櫻花、梨花、油菜花競相綻放的美景;在北京,“開往春天的列車”涂裝煥新,方便游客前往雁棲湖、紅螺寺等景區今年清明假期,全國多地天氣晴好,公路人員流動量增幅明顯,自駕出行占比超九成;銀發列車、旅游專列密集開行……各地人頭攢動,豐富多彩的文旅融合產品適逢推出,春日經濟的“陽光明媚”正在全國熱情綻放。
清明假期期間,各地文旅活動精彩紛呈,短途游周邊游火爆,探親祭祖、踏青賞花、追隨熱點成為眾多游客的假日選擇。這個假期,杭州西湖游人如織,人們在蘇堤、白堤上踏青賞花,感受西湖之美。假期前兩天,西湖景區接待客流量超142萬人次,同比增長28%;春日露營也倍受人們喜愛。在新疆“天山地理畫廊”S101線,這條貫穿天山北麓的景觀大道上,這個春天,沿線特別設置了風箏放飛區,游客們在丹霞地貌與戈壁草原間放飛紙鳶,沉浸式感受春日美好時光……以新模式帶動新業態,各地持續“出新品”,吸引了更多游客外出體驗春日的美好,讓“詩與遠方”就在此行,在豐富大家的視、聽、感官的沉浸式體驗中,也帶動地方經濟向好接連攀升。“春日經濟”活力旺,折射文旅發展含金量,更助推著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勢頭足。
“小長假”雖短,文旅火爆更得益于“流動中國”的巨大潛力。綜合在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這個清明假期,短途游、周邊游是人們的主流選擇。清明假期周邊游的訂單量增長136%,全國各地歷史文化街區、商圈、重點旅游村鎮打造餐飲、住宿、購物等多種業態于一體的旅游綜合體,吸引了眾多游客。人潮涌動帶來的生機與活力正是近年來“活力中國”的持續積累,假日游熱度攀升的背后是我國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
“假日游”“熱”力十足,成為觀察中國假日消費的一個窗口。打造更多“期待值”高的旅游產品,全力釋放假日消費潛力,也需要各方協同合作,全方位提升服務保障水平,才能推動文旅消費不斷走高。(苗瑞祥)
責任編輯:楊彥婷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