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在此重申,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利用外資的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
3月2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總書記充分肯定外資企業為中國發展作出的貢獻,向外資企業發出共享機遇、共同發展的真誠邀約,再次向全世界傳達出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同外資企業合作共贏的堅定決心。
“外資企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改革開放和創新創造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聯通世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在會見時,總書記用“三個重要參與者”概括外資企業對中國發展的貢獻。改革開放40多年,外資企業與中國共同成長,外資企業貢獻了中國1/3的進出口、1/4的工業增加值、1/7的稅收,創造了3000多萬個就業崗位。過去10年,在華規模以上外資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增長86.4%,有效發明專利數增長336%。截至目前,外商在華投資覆蓋20個行業門類、115個行業大類,累計設立企業124萬家,投資額近3萬億美元。實踐證明,改革開放之所以使中國快速進入世界市場、大踏步趕上時代,重要一條就是積極利用外資。外資企業來華投資,帶動了中國經濟增長和就業,促進了中國技術和管理進步,助推了中國改革開放。
外資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貢獻者,也是獲益者。投資中國,深耕中國,外資企業普遍得到豐厚回報,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了互利共贏。有的從單一業務擴大為綜合經營,有的從駐足一地拓展為多點開花,有的從一個工廠壯大為企業集團,企業實力數倍、數十倍乃至上百倍增長。2024年,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9萬家,同比增長9.9%;近幾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約9%,位居全球前列。
外資為何如此青睞中國?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擁有全球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快推進,產業配套能力強;已形成比較健全的利用外資法規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長期保持政局穩定、社會安定,是世界公認的最安全國家之一……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
近期,國外知名企業家紛紛表達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中國在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生物科技等領域的新動能表現亮眼”,“中國不僅是重要的市場,更代表著全球頂尖的創新生態”,“我們始終堅信,這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展現強大韌性的經濟體,必將為全球投資者創造更多機遇”。事實上,眾多外資企業多年來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并不斷加碼投資中國。美國聯邦快遞集團在上海打造洲際轉運中心;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宣布將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同在華投資超140億元人民幣,豐富本土化產品陣容;法國賽諾菲集團宣布投資約10億歐元,在北京新建胰島素生產基地……近來外資企業動作頻頻,用真金白銀為中國投下“信心票”,“到中國去”也成為越來越多外資企業的共識。
這些年,外資企業在華發展也確實遇到一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時明確表示,要“切實解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已對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制定路線圖和時間表。中國將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為重點,進一步擴大開放;保障在華外資企業同等享受國民待遇,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加強同外商溝通交流,為其來華貿易投資盡可能提供便利,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同時,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努力為外資企業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中國敞開懷抱利用外資,是一以貫之的不變政策,更是久久為功的務實行動。今年以來,《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發布,上海自貿試驗區80條試點措施已基本落地……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改革舉措有序推進,猶如強勁的東風,助力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揚帆前行。
當下的國際形勢,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中國不斷擴大開放,為全球經濟注入穩定性,被譽為“確定性的綠洲和投資興業的熱土”。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我們歡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持續深耕中國,共享發展紅利。
原標題:【理響中國】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
責任編輯:王平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