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三月三”
近日,在海南五指山,馬路兩旁行道樹枝頭掛滿的黎錦圖案條幅隨風搖曳似舞動、氣球掛件笑容可掬表歡迎,讓不少市民游客忍不住駐足拍照,在社交平臺上配圖發文稱“太用心了!‘三月三’氣氛超濃烈!”
今年的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活動,主會場設在五指山,還將在全省16個市縣(單位)分別舉辦分會場活動。不只是五指山的活動氣氛濃烈,屯昌分會場于3月27日至28日在南坤鎮合水新村舉辦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品展示、男女混合拔河比賽等,并設長桌宴款待各方賓客;3月28日,萬寧分會場在南橋鎮橋南外村舉行,打造了一場集文化展示、產業推廣、資源推介、全民參與于一體的民族文化盛宴……“三月三”主會場開幕式還沒開啟,活動氛圍感已經在全省各地提前拉滿。
3月29日下午,為慶祝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五指山水滿鄉毛納村舉辦了一場獨具韻味的黎族傳統婚俗展演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打卡”。通訊員 孟志軍 攝
節日年年都過,今年有何不同?不止于“加濃版”的活動氛圍,還有“創新版”的活動安排。如“奇遇五指山·花開三月三”戶外沉浸式全城劇本秀等創新沉浸式演出,能讓市民游客深度體驗民族文化。通過創新方式方法,充分發揮“三月三”活動作為黎族苗族文化展示的重要載體作用,既保留了文化原真性,又賦予其現代生命力。
此外,今年的“三月三”,游客不僅可參與千人齊跳竹竿舞、共同舞、舂米舞等,還可參加“三月三”全民健身籃球、足球、排球、武術系列體育賽事活動和“相約黎母山”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千人徒步競走活動,深刻感受“三月三”的文化內涵和節日意義。
近年來,“三月三”活動何以越來越受歡迎?
其一,文化是內核。
節日旅游的成功案例無不印證著“文化為魂”的定律。“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昌江的非遺民俗歡樂巡游,共同唱響民俗文化的節日歡歌,還是“奇遇五指山”特色街區嘉年華將黎族苗族文化巧妙融入街區,做到“處處有風景,步步有文化”,這些活動,既突出海南特色文化,又以創新形式展現非遺,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沉浸式的民族文化盛宴令人期待。
其二,創新是關鍵。
在文旅融合語境下,“三月三”得到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逐步發展為包含民族體育競賽、非遺展示、美食品鑒等多元內容的綜合性活動。在不斷創新下,市民游客既“有得看”,如可在萬寧橋南外村觀看鄉村大舞臺歌舞表演等;也“有得玩”,如在五指山奧義營地,以黎族苗族傳統建筑風格為靈感的K歌舞臺等著游客上臺表演……這種轉化不是簡單的文化表演,而是將民族記憶轉化為可體驗、可參與的文化產品,使傳統文化有了當代化表達。
正是得益于這些努力,“三月三”活動逐漸實現了跨地域傳播,形成全域聯動的節日網絡,實現了文化價值的幾何級增長。如今,主會場開幕式即將開啟,我們當以節日為媒,突出文化內核,進一步做好文化“兩創”,既讓文化出彩,也讓旅游出圈,為大家呈上一場歡快的節日盛宴、濃厚的文化盛宴、豐富的旅游盛宴。
原標題:節日為媒 讓文化出彩旅游出圈
責任編輯:鄧潔儀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