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博熱”持續升溫,一件件曾經深藏于展柜中的文物,搖身一變,成為了年輕人追捧的“文化偶像”。
在甘肅省博物館,以銅奔馬為原型設計的毛絨玩偶“馬踏飛燕”于2022年一推出就受到市場歡迎,成為甘博1000多件文創產品中的銷量冠軍,直到現在依然被年輕觀眾追捧;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明孝端皇后鳳冠受到廣大網友的追捧,而以其為原型設計的冰箱貼,一經推出就迅速售罄;在四川博物院,“顯眼包”——東漢陶說唱俑,同樣以其生動有趣的表情,成為了文創開發的“寵兒”,這些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廣受歡迎,還通過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成功走向世界……
文創產品的持續熱銷,不僅讓古老的文物煥發新生,拉近了文物、歷史文化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也讓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溫度,更讓人們看到了文博IP在傳承與創新中的無限可能。
然而,文博IP的挖掘并非易事。在IP開發的過程中,我們既要追求市場的熱點,更要堅守對文物深層文化價值的挖掘。因此,我們需要在文化敬畏與市場偏好之間尋找平衡,通過政策引導、技術賦能與跨界合作,推動IP開發從“流量驅動”轉向“價值驅動”。
值得一提的是,文博IP的挖掘與傳承,不僅讓古老的文物煥發新生,更在年輕一代中播下了文化傳承的種子。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文物背后的故事,通過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打卡經歷,形成了二次傳播。這種自發性的傳播力量,讓文博IP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也讓傳統文化在年輕一代中得到了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將有更多的文博IP被挖掘出來,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精神紐帶,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助力經濟發展。(劉順順)
責任編輯:楊彥婷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