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2025全國十大春日踏青新玩法”發布,其中,超一半是多業態混搭,中西部地區表現亮眼。與此同時,傳統賞花也創新意,進入3月,某平臺上的“賞花踏青”搜索量周環比增長超167%,與“美食”“低空飛行”“非遺”的關聯搜索熱度高。(北京商報)
隨著大地回暖,多地春花次第開放,桃花明艷、李花香濃、杏花茂盛,賞花游成為時下大眾旅游出行的新選擇。在福建壽寧,滿山的梨花競相開放,游客們賞花品茶,享受春日悠閑;在河南禹州,杏花綻放,如云似霞。近年來,當地將荒山荒溝打造成杏花觀賞基地,不斷引進新品種,延長賞花期,促進文旅結合;在湖北,圍繞武漢、隨州的櫻花,宜昌、荊門的油菜花,神農架、黃岡的杜鵑花,孝感的梨花,十堰的櫻桃花,湖北賞花游活動正式啟動……人們追花而來,當地的好風景正轉變成“好錢景”,鮮花帶來了文旅出行的熱度,在提升當地旅游品牌影響力的同時,也為更多人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朵朵繁花次第開,百花爭艷正當時。“賞花經濟”帶來了“以花興農”,越來越多的地方推出了“賞花+鄉村”文旅的新模式,通過生態旅游來吸引人們來到鄉村,體驗鄉村的獨特風景與人文,讓希望的田野之上更多了一份“熱鬧”。通過鮮花產業,帶來了文旅,也帶來了以鮮花有關的各種產業繁榮,例如,在海南亞龍灣國際玫瑰谷,人們不僅能體驗民族風情,赴一場“玫瑰之約”,還能購買到玫瑰花深度加工的護膚品和香皂。這種“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逐步帶動當地村民吃上“玫瑰飯”,讓“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得以具象化,助力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順。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沿著鮮花產業的道路繼續發展,帶來住宿、餐飲、特產、交通等多個行業共抓機遇,從而實現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這正是“一朵花”經濟的破題之舉。例如,鐵路部門加開“賞花專列”,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來到鮮花盛開的地方打卡,這種定制化賞花旅游線路,無不讓人們的幸福感得以提高。如今,各個部門齊心協力為人們的賞花之旅保駕護航,讓“賞花+研學”“賞花+非遺”“賞花+音樂節”等多種旅游模式出現,讓“流量”變成“留量”,“春日經濟”必然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未來,也期待多地繼續以“花”為媒,助推當地文旅“加速跑”,實現“以花惠民”“以花興農”,為鄉村振興輸入更多新的活力,也讓這個春天更加春意盎然,向往的生活咫尺可達。(章松佳)
責任編輯:楊彥婷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