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實施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推動全國范圍內開設1000個“微專業”(或專業課程群)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新華網)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如何在求職就業場中脫穎而出,不僅需要勇氣和毅力,更需要過硬的就業能力。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的出臺,就如同一劑強心針,為畢業生們的就業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知識技能是就業的“硬通貨”。高校作為知識傳播的殿堂,應承擔起這一重任。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課程、講座、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學習中不斷成長,補齊知識技能的短板,讓他們在就業求職的道路上更加游刃有余。
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而,這也是提升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為此,高校應該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讓學生們走出課堂,走進真實的工作環境,去感受職場的氛圍,去體驗工作的艱辛與快樂。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為未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然,除了高校的努力,畢業生們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就業能力提升的活動中去。比如參加職業規劃講座,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參加模擬面試,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只有經過千錘百煉,才能在就業求職的道路上立于不敗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心理素質的提升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就業求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困難,如何保持積極的心態,如何面對失敗和挑戰,這些都是畢業生們需要學習和掌握的。高校可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學生們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此外,社會各界也應該為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提升貢獻自己的力量。政府可以出臺更多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吸納畢業生實習和就業;企業可以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共同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社會各界可以關注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和資源。
總之,提升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高校、畢業生、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多措并舉,才能全面提升高校學生的就業能力,讓他們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舞臺。(陳語嫣)
責任編輯:楊彥婷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