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3·15”到來之際。提到“3·15”,大家的腦海中可能會立刻浮現出那些曝光不良商家的震撼畫面,或是維權成功的激動瞬間。
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體系,持續加大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力度。同時要看到,消費市場的發展現狀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品質化、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消費糾紛多、維權難現象依然存在。
消費者權益保護,首先是一場關于“知情權”的保衛戰。商家們應該明白,誠信是經營的基石,透明的信息披露,不僅是對消費者的尊重,更是對自己品牌的負責。
再來說說“選擇權”,現在市場上的商品琳瑯滿目,但選擇多了反而成了困擾。特別是,有一些商家通過設置復雜的促銷規則、捆綁銷售等手段,試圖左右我們的選擇。這時候,我們就要學會自我甄別,不要被各種形形色色的營銷所“套路”。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要為那些被“套路”的消費者撐腰,讓市場回歸公平競爭的本色。
當然,在消費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是“安全”。無論是食品安全、產品質量安全,還是個人信息的安全,都是消費者心中最敏感的弦。誰都不愿意成為“試錯”的小白鼠,更不想自己的私人信息被隨意販賣。因此,商家們應當把安全放在首位,別為了短期的利益,犧牲了長遠的信譽。而消費者自己,也要學會擦亮眼睛,對于那些來源不明的產品和服務,保持一份警惕。而當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也要勇敢地站出來說“不”。別怕麻煩,更別怕勢單力薄。要知道,每一個成功的維權案例,都是對不良商家的一次有力震懾,也是對所有消費者的一次鼓舞。同時,相關部門也應簡化維權流程,提高維權效率,讓消費者在維權的路上不再孤單。
需知,良好的消費環境是釋放消費潛力的重要一環,也是需要我們每個人用實際行動去踐行的責任。無論是商家、消費者還是監管部門,都是這場持久戰中的一環。護航每個人的消費,每一天都應該是“3·15”,因為,在這個多彩的世界里,每一位消費者都值得被溫柔以待。(李斐)
責任編輯:楊彥婷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