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一家咖啡種植者合作社里,工作人員為咖啡豆裝袋。圖源:新華社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正大(海南)興隆咖啡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行政后勤部后勤主管黃海文驕傲地對記者講了一個關于咖啡豆的故事。
興隆咖啡是海南萬寧特產,70多年前由歸國華僑引入種植。近年來,隨著興隆咖啡產品越賣越好,國產咖啡生豆供不應求,得從國外進口補足。巴西咖啡生豆的關稅是8%,雖然進口量不大,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去年1月,黃海文提出建議:將咖啡生豆納入海南自貿港“零關稅”正面清單。一年后,海南自貿港原輔料“零關稅”政策調整,咖啡生豆真的上了清單,企業省下關稅錢,“原料買全球”也更有底氣。
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讓一顆顆咖啡生豆更好“引進來”,也讓中國品牌、中國制造、中國服務闊步“走出去”。
“中國人就不能制定國際標準嗎?我們不相信!”全國兩會“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的一句話擲地有聲。
作為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海爾在全球建立十大研發中心,牽頭制定100多項國際標準,推出200多項原創性產品。目前,全球每10件家電專利中,就有7件來自中國。周云杰說:“一家企業要走向世界,必須錨定科技創新這個基點,不斷‘尋尖’‘拔尖’,才能成為‘頂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力度上,“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方法上,“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領域上,服務業、互聯網、文化、電信、醫療、教育……一張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路線圖”,在這個春天繪就。
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委自貿港工委辦副主任蔡強說,海南自貿港封關后,適用“零關稅”的商品種類還將大大增加;一位來自制造業的代表說,要讓技術、人才和服務“走出去”,實現全產業鏈集體“走出去”;一位關注國別研究的委員表示,一些企業在“走出去”時“碰壁”,并非能力不足,而是對目標國的社會背景和市場環境缺乏深度認知,這就需要構建系統性區域國別研究體系。
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和世界“雙向奔赴”越來越多,互利共贏的前景必將更加海闊天空。
原標題:俠客島丨海南咖啡豆與“零關稅”
責任編輯:王思暢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