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雪怡
沖刺“開門紅”,產業如何培育?“生態”思維不可缺。2月12日,省委書記馮飛在海口調研重點園區建設情況時,就產業發展提出“打造特色產業生態”“優化產業生態創新生態”。“生態”一詞被反復提及,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指向。
何為產業生態?簡單來說,就是多個主體之間依存共生的多維度系統。形象點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產業發展中,需形成較為完整、可以依存共生的產業鏈條。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有著完備的基礎設施、高質量的勞動力供給、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優質的服務保障,能夠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推動創新持續涌現,帶來價值的倍增效應。就各地實踐來看,哪里產業生態好,資源就會流向哪里,企業就奔向哪里,產業就向哪里集聚。
舉例來看,近期,以開發春晚扭秧歌機器人的宇樹科技、開發DeepSeek的AI公司深度求索等人工智能企業為代表的“杭州六小龍”出圈了。杭州在人工智能領域為何能夠形成“六小龍”?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在于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AI產業生態。從芯片、算法、數據等基礎層,到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技術層,再到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金融等應用層,杭州AI產業鏈條完整,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完整的產業生態推動創新不斷涌現。
可見,產業發展,生態培育至關重要。
就海南而言,有著獨特的自貿港政策優勢,“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以及“五個自由便利、一個安全有序流動”等政策優勢,為產業生態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制度保障。同時,海南雙循環交匯點的區位優勢,為國際要素流動創造了良好條件。為此,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產業生態培育上持續用力,著力構建開放、創新、協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生態體系,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向海南匯聚。
產業生態好不好,關鍵要看產業鏈是否完整。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鏈”,是產業生態的一個關鍵字。鏈條越長,吸引力就越強。2024年,聚焦補鏈強鏈,海南新增臨空經濟和洋浦石化新材料先進制造業千億級、現代金融五百億級、熱帶食品加工和油氣勘探服務百億級產業集群。2025年,海南依舊以“鏈”為要,推動四大主導產業補鏈延鏈、優化升級,著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當然,落實到各市縣、各園區,就要明確優勢、找準定位,把自身的特色產業生態構建起來、完善起來。
培育產業生態,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可或缺。企業的潛心發展,離不開高效、優質的服務。比如,為保證《黑神話:悟空》開發人員心無旁騖投入工作,當地政府幫忙申領各級獎補以及游戲發行版號;又如,宇樹科技急需系統性的知識產權快速保護,杭州推出專利快速預審服務,并上門介紹、指導操作。不難看出,營商環境是產業生態的重要組成。培育良好的產業生態,不僅要注重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等要素供應,更要瞄準企業的“成本控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減少審批項目和環節、“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生態繁榮,產業致遠。從“鏈條”到“集群”,海南的產業生態初具雛形;從“集群”到“體系”,海南的產業生態未來可期。隨著優質產業生態的形成,海南必能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更好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中外投資者競相匯聚的高地。
原標題:以良好產業生態提升發展引力
責任編輯:馬玉琴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