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記者 王康景
擋車石不貼反光條、已投用道路不設紅綠燈、道路坑洼、停車難、斷頭路……城市公共出行安全的“bugs”怎么治?2025年海南省兩會召開之前,“問政海南幫幫團”記者走訪城市街頭聆聽民聲,并邀請了省政協委員走訪問題現場收集民意,“捎話上兩會”。針對市民群眾反映比較突出的這些公共出行安全的“bugs”,在今年海南省兩會上,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紛紛開出“藥方”,建議加強大數據應用和強化公共出行安全教育,同時“花小錢辦大事”,消除隱患為群眾創造更加安全、順暢的出行環境。
巧用大數據合理規劃紅綠燈設置優化讀秒時間
海南省政協委員謝飛認為,針對部分已建成投用但遲遲不安裝紅綠燈,導致人車搶行隱患多的問題,應該適當增加一些道路標識牌,同時對交通參與者進行教育培訓和宣傳。
“此外,既然道路已經投入使用,還出現這樣混亂的情況,這考驗城市管理服務的綜合水平。”謝飛說,紅綠燈要跟上道路建設,同時也要運用科學的手段來優化紅綠燈的使用。運用信息學和大數據來優化紅綠燈的讀秒時間,能有效保障群眾的一次性通過馬路。
謝飛表示,在國外,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在利用人們上下班時間充分進行大數據篩查,比如多少秒可以讓汽車通過路口,不同流量下的通過時間是多少,而行人又需要多長時間才可以順利通過紅綠燈路口,根據篩查出來的大數據來進行紅綠燈讀秒布局。“比如大數據篩查后可能是需要10秒就可以過,那么紅綠燈設備就可以設置為10秒的讀秒,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死板顯示20秒,導致剩下的10秒是空讀。如此一來既能完善紅綠燈的布局,也有助于減少搶時間混亂通行帶來的隱患。”謝飛說道。
海口沙博路路口未設置紅綠燈,交通混亂。記者 王康景 攝
“花小錢辦民生大事”,規劃實施可以更精細
針對市民群眾反映的公共出行問題,早在今年1月7日下午,“問政海南幫幫團”記者邀請了海南省政協委員、海南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君一起走訪了問題比較典型的海口沙博路與南沙路路口。
只見新修已投用的沙博路進入南沙路位置斑馬線沒有設置紅綠燈,現場人流車流紊亂,路兩邊的擋車石也沒有反光標志且已被撞得傷痕累累,李君邊走訪邊觀察,并做好記錄。
“問政海南幫幫團”記者與海南省政協委員李君(右)走訪問題路段現場。記者 王康景 攝
“這些都是體現城市管理精不精細、科不科學的地方,比如擋車石貼反光標志,本來應該是花小錢就可以辦的民生實事,紅綠燈設置也應該規劃在前、同步跟進。”李君表示。
其實,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杭州等地,就有不少市民反映擋車石缺少反光標志帶來隱患和安全事件,職能部門迅速采取行動為擋車石貼上反光標志的案例。
李君還表示,自己作為省政協委員,一直積極關注老百姓反映的公共出行安全問題,比如自己還發現海口街區一些人行道設置不合理,有些地方比如濱海大道萬綠園對面的一些人行道,有的位置突然變窄或者突然有高低落差,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
“在進行這些路面交通設施規劃時,我們其實可以做得更加精細一些。”李君說。
海口鳳翔西路一處非機動車道上的擋車石被貼上反光條。記者 王康景 攝
培養安全出行意識需要“從娃娃抓起”
在采訪參加今年海南省兩會的代表和委員時,也有人對這些公共出行隱患的成因、對策提出明顯有差別的看法。
“就拿路口有無紅綠燈來說,我生活的街區路口有紅綠燈因為臺風‘摩羯’來襲出現了損壞,好一段時間沒有能夠恢復使用,我們開車回家要右拐,常常有電動自行車闖紅燈穿行,或者在路口等綠燈時也有不少電動自行車直接騎到交通島隔離樁的外部,在機動車道上等綠燈,我們開車就要向左打方向盤避開,給后方直行的車輛帶來不便。”海南省人大代表蔡曉輝說,而臺風“摩羯”后紅綠燈壞的這段時間里,電動自行車、汽車和行人混行的情況更加突出。
他表示,關鍵還是要加強人們安全交通的意識培養,汽車過路口要主動減速觀察和讓行,行人和電動自行車也一樣要一慢二看三通行,這些交通意識要從小培養和教育。
他還表示,諸如擋車石貼反光條與否,投入使用的道路有無紅綠燈,職能部門也需要加強精細化管理,從群眾的需要出發,盡量采取措施減少隱患。
許多擋車石沒有貼反光條,市民夜間騎行存在安全隱患。記者 王康景 攝
海南省政協委員劉澤林認為,要加強老百姓安全意識的培養,另外政府職能部門可以對道路安全隱患進行巡查,列出隱患的清單,并明確不同類別的問題交由什么部門來處理,避免推諉和責任不清。
“不論是擋車石還是紅綠燈的設置,都應該有一定的規范和標準,如果路口明明已經有比較大流量的車和人,就應該及時設置紅綠燈,哪怕是臨時紅綠燈也能起到作用。”海南省人大代表王玉玲表示,擋車石安裝反光條不僅有助于騎車者步行者看清障礙,也有助于汽車駕駛人及時發現,避免發生碰撞,即便目前的法規條例沒有這樣明確的約定,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去完善。
責任編輯:符金花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