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李艷榮 龐淇月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決定》點擊
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11月22日至30日在海南三亞舉行,海南各高校以極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投入這一盛會的各項工作。這既是一場體育運動的盛宴,也是對青年大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最佳實踐場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對青年大學生進行理論宣傳和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上要做到“三個講清楚”。
講清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民族血脈相融,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的歷史根基”“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華民族締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內生動力”“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華民族鑄就多元一體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經濟相依,是中華民族構建統一經濟體的強大力量”“各民族情感相親,是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堅強紐帶”。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從歷史、政治、文化、經濟、情感五個方面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共同基礎、深厚基因、動力源泉,全方位闡明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源與流、根與魂,也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在思政課堂上,教師應從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角度梳理中華民族形成發展的過程、各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成就、民族融合的重大歷史事件等,讓青年大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我們有能力有信心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共同體思想主要內容很豐富,比如,生產力的發展是民族交往融合的前提,民族融合是人類發展的趨勢,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發展是最終目標,整個世界成為一個“真正的共同體”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提出,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成果。在思政課堂上,教師應結合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過程、黨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等內容,講清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繼承發展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之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匯聚各族人民的強大力量,激發各族同胞的奮斗精神,形成最大同心圓,推動各民族步伐一致不斷向民族復興的偉業邁進。另一方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之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自覺認同,可通過共同體凝聚更加強大的民族力量,使中華民族精神內涵外延不斷豐富發展。
講清楚中國式現代化與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大團結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和基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進程,必然是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過程。
中國式現代化為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提供堅實物質基礎。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大團結的物質前提。脫貧攻堅戰的勝利使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離不開強大的物質基礎,中國式現代化有力地推動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巨大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新質生產力在民族地區的迅猛發展,為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條件,使少數民族地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匯聚各民族偉力、凝結各民族智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核心是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這一理念的樹立使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不竭動力。
講清楚大學生應如何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捋清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展的歷史脈絡。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思政課上,教師要幫助學生梳理清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展的來龍去脈,使廣大青年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于中華文明的深厚土壤,歷經歷史變遷,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結出的寶貴成果。其歷史演變折射著我們這個偉大民族不斷團結鞏固的光輝印記。
樹立正確的民族觀。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伊始就以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為指導處理解決中國的民族問題,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此過程中,不斷把馬克思主義民族觀與中國民族問題實際相結合,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在高校開設中華民族共同體相關課程,重要作用之一就是通過課程學習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全方位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意義。
積極投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大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工作的“綱”,可以更好地指導民族工作的具體實踐,促進黨和國家民族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在思政課上,要向學生講清楚我國民族工作的典型做法,以及這些做法的作用。作為青年學生,在校期間應積極投身這一實踐,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尊重少數民族同學生活習慣、團結少數民族同學,積極參與涉及民族工作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認識,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定擁護者、有力宣傳者和忠實踐行者。
(作者均系海南政法職業學院副教授)
原標題:以“三個講清楚”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責任編輯:周玉敏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