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推廣“膠+菇”復合生態種植模式,優質菌菇產品獲市場青睞
橡膠林下,藏著限定美味
本稿手繪/陳海冰
■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寧玥
眼下,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菌香四溢,虎奶菇、虎乳靈芝、紅托竹蓀等一大批菌菇,正積攢了一季的鮮美,等待食客的邂逅。
孕育自綠水青山間的白沙菌菇,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新鮮的虎奶菇,經過洗凈燜炒,口感脆嫩、爽滑;紅托竹蓀久煮不爛,憑借鮮脆的口感“圈粉”食客……
近年來,白沙在橡膠林下種植了超1.3萬畝菌菇,因原生態的種植加工環境,優異的產品品質,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而小小的菌菇,不僅成為菌菇愛好者的“心頭好”,更“鏈”就一條大產業,帶動廣大菌農致富,繪就了林下新“豐”景。
紅托竹蓀
識菌 橡膠林下藏“珍品”
種在橡膠林下的菌菇長啥樣?12月13日,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跟隨白沙牙叉鎮南仲村菌農符勉智來到該村菌菇種植基地中尋找答案。
南仲村三面環水,波光粼粼的湖畔,郁郁蔥蔥的橡膠樹林里,黑色的菌菇大棚架設在一行行樹間,每個大棚中分別有三壟小土堆。“別看土面上空無一物,地底全是‘寶’。”符勉智用小土刨對著一處深深“掘”進去,不一會便刨出一顆顆石榴大小的虎乳靈芝。
乍看之下,虎乳靈芝是灰撲撲、不起眼的土疙瘩,用刷子蘸水一點點清洗干凈后,它才露出褐色的表皮。“像這種外觀完整、表皮光滑,聞起來有一點木質香的就是好菌。”符勉智說完用刀切出一小片,展示出其內部白嫩緊實的菌肉。他說,得益于氣候環境好,當地出土的虎乳靈芝大多品質優良。
虎乳靈芝這一菌種在不少熱帶國家和地區都有分布。多項科研成果顯示,其富含多糖、蛋白質等活性物質,能增強生物體的免疫力,是世界公認的珍貴菌種。近年來,白沙引入白沙立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樹公司),以多種合作模式實現虎乳靈芝在青松鄉、牙叉鎮等鄉鎮的橡膠林下大規模種植,其粗加工產品虎乳靈芝切片在市場供不應求。
種在白沙的虎乳靈芝有何特別之處?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食用菌專家徐林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的虎乳靈芝包含3個亞種,白沙種的是海南特有種,其有效藥用成分中多糖的含量較其他亞種更高。2014年,徐林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他和研究團隊的伙伴們一同在鸚哥嶺腹地發現這一特有種,經過多年實驗室培育、馴化、試驗,直到2019年開始在白沙牙叉鎮嘗試野外種植,經過反復試錯、調整,到2022年才實現規模化種植。
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橡膠林下,村民在種植菌菇。受訪者供圖
“我們從一開始就選擇種在橡膠樹下。”徐林解釋道,虎乳靈芝具有耐陰的特點,更適合種在樹林中,加上白沙的水土條件適宜,且橡膠林下有閑置空地。而試種結果也證明,在粗放化的種植管理模式下,虎乳靈芝可以獲得可觀的產量,因此在鄉村得以迅速推廣。
除了虎乳靈芝,白沙還大量種植虎奶菇、紅托竹蓀,少量試種紫靈芝、赤靈芝等。這些均為徐林與其團隊多年培育的菌種,或為廣受歡迎的美食,或有較高藥用價值。
品菌 綠水青山育美味
橡膠木屑、豆粕、環保紙箱碎屑……12月13日,位于牙叉鎮的白沙立樹種苗培育工廠,工人把這些原材料倒入攪拌機,制作孕育菌菇的“搖籃”——菌包。
“我們將這些環保無污染的原材料打碎、包裝制作成中空的圓柱形菌包,經過高溫滅菌后,再將實驗室培育的菌種灌到菌包的中心。”工廠工作人員嚴庭發說,后續將這些菌包埋進刨好的土坑中,菌種“吃”了菌包中的養料,無須添加肥料就能茁壯生長。
如今,立樹公司在當地打造了種苗培育工廠、初加工分揀中心、南藥交易中心,形成了一條較為完善的菌菇產業鏈,菌菇從種苗培育到加工銷售,全過程守好“生態關”。
立樹公司負責人林覺楓說,這一成果的實現首先得益于白沙優良的生態環境。同時,立樹公司還在種植管理上費了一番心思。比如針對雜菌污染等問題,公司在整地階段采取現代生物防治措施,選擇經過有關部門認可的、對土地有益的益生菌改良土壤環境。
此外,該公司采取“橡膠+菌菇”“橡膠+益智+菌菇”的種植模式,發展多種林下生態循環復合農業,提高了林下空間利用率。“種植菌菇的菌床,待生產結束后淺淺翻耕,就能成為優質有機質,成為橡膠樹的天然肥料。”林覺楓補充道,在加工分揀環節,工廠采用簡單的切片和電熱烘干,不使用添加劑。
虎奶菇
對于菌菇愛好者來說,菌菇成熟時就是最快樂的時候。無論是炒、燉、煮,總能在菌子中找到味蕾得到滿足的感覺:經過洗凈燜炒后的虎奶菇,口感脆嫩、爽滑;虎奶菇、虎乳靈芝切片與雞、鴨或豬肉一起慢燉,便可以制作出鮮美的湯品;紅托竹蓀用于煲湯時,其渾身遍布的網洞結構和富有彈性的組織使得它能夠吸收大量的湯汁,切碎后與肉混炒、與飯同燜,均為食物增添一股獨特的風味。
強菌 林下經濟巧生金
“又是一個豐收季!”在白沙青松鄉青松村,菌農們忙碌地挖菌、裝箱。該村駐村第一書記田澤武看著一個個胖乎乎的虎乳靈芝,笑著說:“自從種上菌菇,土地的生‘金’能力蹭蹭上漲。”
青松鄉是白沙種植菌菇面積最大的鄉鎮。近年來,該鄉采取“政府+企業+村集體”運營模式,在益條、打松、擁處、青松、牙擴5個行政村打造7700畝種植基地,推廣“膠+菇”和“膠+菇+益智”的復合生態種養模式,并帶動100多戶農戶種植菌菇。
青松鄉政府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各村前期主要以村集體流轉承包土地的形式,推廣種植菌包單價低、種植技術簡單的虎奶菇。隨著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青松鄉一些有經驗、有實力的農戶開始種植高成本、高收益的虎乳靈芝,各村集體也積極流轉土地加入種植虎乳靈芝的行列。除了虎奶菇、虎乳靈芝,青松鄉還種植了300畝的紅托竹蓀。
青松鄉的故事不是個例。白沙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推廣菌菇種植的同時,白沙著力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探索“政府+企業+村集體”運營模式,逐步建立政府引導、市場推動、多元投入的資金保障機制,讓老百姓獲得切切實實的收益。
“我們打造林下菌菇產業基地,村民可以獲得土地租金、務工費;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入股建設南藥交易中心等,讓村集體獲得穩定的產業分紅……”該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白沙全縣林下種植菌菇13200畝,年產值1.55億元,每年可提供近190個固定就業崗位和9萬余人次臨時工崗位。
林覺楓信心十足地說,目前立樹公司正在科技引領下制定虎乳靈芝種植、虎乳靈芝中藥飲片炮制等一系列標準體系,強化農產品萃取深加工,提升農產品品質。
此外,白沙將繼續打響“白沙菌師傅”特色勞務品牌,借助“創業信用示范村”方式,根據林下菌菇產業發展中農戶金融需求的特點,對全村農戶授信實行整村覆蓋,從根本上破解農戶“貸款難、擔保難”問題,加快金融服務林下菌菇產業發展。同時依托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以建設新高峰村共享農莊項目為抓手,深入推進林下菌菇產業與林下經濟、生態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全產業鏈聯動發展效應,帶動農民多渠道增收。
(海南日報牙叉12月15日電)
海南這片橡膠林下有“寶貝”,收好這份藏寶圖!
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
有一大片林下菌菇基地
聽說這里藏著限定美味?
走,一起到白沙林下“尋寶”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