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2年、2023年在香港成功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后,今年10月,海南省政府將連續第三年在香港發行債券。
從兩年前的首次“試水”,到逐步探索常態化發行,海南為何連續在香港發行債券?將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帶來哪些利好?
通過觀察發現,近年來海南連續“走出去”發行債券的同時,也實現了更好地“引進來”——不僅有境外投資者的認購資金,還有成熟的國際資本市場先進經驗。同時,從更深遠的視角來看,此舉也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自貿港的平臺,有利于吸引更多優質資源集聚自貿港。
深度融入國際金融市場
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應有之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如何有效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就是有力的手段之一。
2022年10月26日,海南就首次在香港成功發行50億元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這既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借助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探索跨境融資的切實舉措。
離岸人民幣債券,是指在中國境外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
那么,為何選擇在香港發行債券?這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密不可分。香港作為全球最大且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擁有完善的人民幣債券發行基礎設施和配套網絡,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借助香港作為發債平臺,無疑有助于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的關注。
俯瞰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琛 攝
海南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有利于提升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流動性,豐富市場債券品種,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舉措。而債券募集的資金將跨境回到海南,根據相關項目的用款安排,用于支持自貿港建設。
通過境外發債,海南不斷為推進資本項目開放試點積累經驗。比如在2023年的發行中,債券募集資金就首次使用海南自由貿易(FT)賬戶體系實現交收,后續債券還本付息也將通過FT賬戶進行,進一步充實完善海南自由貿易(FT)賬戶功能和多元化跨境資金自由便利場景。
觀察發現,除了海南省之外,近年來廣東省、深圳市也頻頻在境外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海南若能實現常態化的國際發行,將有利于提升自身在國際市場的活躍程度,為海南自貿港更好融入國際市場體系奠定基礎。
與國際市場分享“海南機遇”
赴港發債,不僅是一項有效的融資手段,更是一扇展現自貿港形象的“窗戶”。
縱觀海南省近年來在香港發行債券,可以清晰地發現:通過債券發行,一方面拓寬了海南在境外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募集資金有力支持自貿港生態環境、特色產業和民生建設;另一方面,通過與境外投資者分享海南發展機遇,有利于吸引國際資本市場長期關注海南自貿港。
從債券發行內容來看——
海南將新發展理念與融資理念相結合,在債券品種設計方面彰顯自身特色和可持續發展理念。2022年、2023年成功發行了中國地方政府首單藍色債券、首單可持續發展債券和首單生物多樣性主題綠色債券,并獲得權威機構認證以及市場普遍認可。今年,海南繼續發行可持續發展債券和藍色債券兩大主題債券,債券募集資金主要投向醫療、教育等民生保障項目及海洋保護、水污染治理等重點領域。同時,為了助推海南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此次將發行專項債券用于支持文昌國際航天城等重點項目建設。
這些債券主題的設計,充分凸顯海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和地理區位優勢,有利于進一步推動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助力海南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實踐地。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新華社 發
從債券發行方式來看——
作為每年債券發行的“重頭戲”,路演活動搭建了一個與國際投資者面對面充分交流的重要平臺。作為債券的發行方,海南省政府部門有關負責人充分介紹了海南的資源特色、產業亮點以及發展成效,用心講好“海南故事”;同時,與境外資本市場展開深層次互動交流,回答投資者們關心的問題,很好地傳遞海南自貿港的建設進展,彰顯海南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和政策優勢。
從債券發行效果來看——
在2022年和2023年的兩次發行中,獲得國際知名銀行、資管、基金等各類境外投資機構的廣泛關注和踴躍認購,彰顯了國際資本市場對于海南自貿港信用水平以及發展前景的認可和信心。
債券發行取得良好成果,有利于推動更多海南自貿港經營主體積極探索接軌國際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分享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的政策紅利,為自貿港發展注入新活力。
進一步深化瓊港兩地經貿合作
香港作為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的橋梁,歷來是內地機構境外融資的首選地。海南省政府連續赴港發債,不僅能讓境外資本市場更好地了解海南自貿港發展,同時也將促進兩地金融市場的深度融合與共同發展。
海南和香港在國家大局中都有著重要戰略地位和重大開放使命。深化瓊港合作,將更好地向世界傳遞“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的鮮明信號,也能更好地促進兩地的發展優勢互補,增加產業、就業等方面的機會。
長期以來,瓊港雙方秉承“優勢互補”原則,通過建機制、搭平臺、立項目,不斷深化金融貿易產業發展與合作,瓊港經貿往來持續升溫。香港已成為海南利用外資最主要的來源地,也是海南最大的服務貿易伙伴。隨著海南連續在香港成功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瓊港合作也邁上了新臺階。
儋州峨蔓五彩灣景區。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元才 攝
海南自貿港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當前,海南正瞄準2025年底如期實現封關運作的目標抓緊開展各項工作,爭取早日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通過“走出去”赴香港發債,有利于提高境外投資者對海南自貿港地方債的市場認可度,促進與國際接軌的自貿港資本市場建設,為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雙向開放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海南探索將發行離岸債券作為常規的融資手段,不僅有助于拓展香港債券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也豐富了香港的人民幣債務產品種類,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原標題:海南連續在香港發行債券,背后有何深意?
責任編輯:鄧潔儀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