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雪怡
近期,青春文旅主題微短劇《去有海的地方》熱播,“跟著微短劇去旅行”這股文旅新風尚也“助燃”了海南暑期旅游市場,吸引不少游客來瓊打卡該劇取景地。由此也引起了社會各界關于海南如何破譯“微短劇+文旅”流量密碼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微短劇,顧名思義,劇集時長短、故事節奏快,可以概括為“1分鐘吸睛入戲,2分鐘跌宕反轉,3分鐘演盡愛恨情仇”。作為一種新興的非常活躍的文藝形式,微短劇具有時長短、投資小、創作快、題材和體裁靈活多樣等特點,對于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與文旅深度融合,助力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微短劇“短、平、快、爽”,滿足了人們在碎片化時間獲取信息、消遣娛樂的精神需求,這一點不難理解。但微短劇“與文旅深度融合,助力經濟發展”又何以見得?今年1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鼓勵“微短劇+文旅”融合促進消費,一大批優秀作品應運而生。比如,《我的歸途有風》講述樂山的非遺美食文化和地域文化,播放量達1.9億,帶動了樂山文旅消費的繁榮發展;《飛揚的青春》拍攝地進仕鎮的原型曹村鎮將劇中的滑翔傘體驗、“進士宴”、田園“劇本殺”等項目延伸至劇外,春節期間接待游客近2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30%。可以得出,微短劇與文旅深度融合,助力經濟發展,不僅有獨特優勢,而且有巨大潛力。
微短劇《去有海的地方》的熱播,游客打卡取景地體驗海南美景美食的熱情,讓不少人感受到“跟著微短劇去旅行”的火熱。但其實,在海口騎樓老街尋找《燃野少年的天空》,去保亭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Hold住愛》,然后從尖峰嶺《沖出亞馬遜》……“跟著微短劇去旅行”成為文旅新風尚之前,“跟著電影打卡海南”亦是深受游客喜愛的文旅新玩法。海南素有“天然攝影棚”之稱,旖旎風光、優惠政策等地方“硬實力”,加上“管家式”服務等營商“軟環境”,讓海南發展影視產業“自帶”多重優勢,發展微短劇產業同樣手握“好牌”。
那么,“好牌”怎么打?要想“1+1>2”,首先要把“1”做好,在行業火爆發展背后,也存在部分微短劇內容粗制濫造等問題。微短劇成本可以“實惠”,但是成品不能“打折”,應做到“短而精”“小而美”。比如,《去有海的地方》,將黎寨、非遺、海岸線、美食等盡顯無遺,帶領觀眾感受地方民俗與傳統文化。“微短劇+文旅”也不是簡單的相加,應講求更好的融合。比如,三亞市圖書館出品的微短劇《LOOK!蘇東坡》將于今年10月完成拍攝,采用實景拍攝的方式,除了在天涯海角游覽區、西島海洋文化旅游區、鹿回頭風景區等“老地方”取景外,還將在崖城學宮、盛德堂、迎旺塔等“新鮮地”取景,并融入崖州民歌、海南傳統美食等元素,進一步挖掘本地特色資源,展現三亞文旅的更多“打開方式”。
將鏡頭對準海南自然風光、美麗鄉村、文化街區等取景,從傳統戲劇、傳統技藝、民俗中取材,豐富換裝“飆戲”、戲劇社交、體驗互動等產品,如此一來,“微短劇+文旅”定能助海南“劇火旅熱”。
原標題:推動“微短劇+文旅”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周玉敏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