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如何讓新質生產力為海南自由貿易港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成為當前發展的新的時代課題。立足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優勢條件,海南提出“五個圖強”發展路徑,因地制宜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實踐地。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近年來,海南自由貿易港堅持以高水平法治保障、規范和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具體來看,如加強自由貿易港知產保護,發展壯大三大未來產業;用法治鞏固發展成果,推動實現新質生產力可持續發展;以法治賦能數字經濟發展,做優做強自由貿易港數字產業。
加強知產保護
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健全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增強系統保護能力。”近年來,海南圍繞“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以知識產權制度集成創新為引領,聚焦“南繁種業”“深海科技”“航天產業”等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制度集成創新,前瞻布局三大未來產業。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創新不僅是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先手棋,也是檢驗自由貿易港建設成效的試金石。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保護實踐過程,也正是對“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這一重要論斷的踐行過程。具體而言,海南致力于打造知識產權保護新名片,海口市、海口市龍華區、三亞市崖州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陵水黎族自治縣分別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城市、試點縣(區)和試點園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保護條例》《海南自由貿易港促進種業發展若干規定》《建設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知識產權特區的若干扶持措施》《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規定》等法規文件,對加強植物新品種、科技新成果和非遺知識產權保護作出了明確規定;海南國際仲裁院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建立知識產權糾紛訴調對接機制;我省首個知識產權行政裁決立案服務窗口在海口藥谷設立等。
未來產業是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布局和形成一大批以“新”促“質”的發展成果,充分體現了海南發揮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制度優勢,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知識產權保護高地的決心。通過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以法治推動科技創新,讓創新成果受到尊重,讓創造活力迸發涌現,可更好地為“陸海空”三大未來產業穩步發展保駕護航,推動海南自貿港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與壯大。
完善生態法治
打造綠色產業集群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向綠圖強”是海南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作為中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對外開放的前沿,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必須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生態法治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推動綠色制造業、綠色服務業、綠色能源產業等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壯大,推進新質生產力可持續發展。
在“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生態環境分別作為自由貿易港建設重要的目標定位和穩固支撐被提出,足以體現海南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決心和力度。這將持續推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支撐自由貿易港高質量發展。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離不開有力的法治保障。
近年來,海南充分發揮《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賦予的法規制定權,出臺了《海南自由貿易港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規定》,其作為我國首部專門規范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工作的地方性法規,旨在通過法規的形式明確并規范相關工作,彰顯出海南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的決心和責任意識;制定了《海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及部分重點領域專項方案,以推動能源、產業、交通和城鄉建設四大領域的節能降碳,加速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轉型;推出了《海南省碳普惠管理辦法(試行)》,依托“海易辦”平臺,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系統化變革。
一系列法治實踐表明,海南自由貿易港生態法治建設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護航新質生產力持續發展。
推進數字法治
賦能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向數圖強”是在2024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標志著海南正在數字經濟發展新賽道上加速。實現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數字基礎設施的有力支撐,并依托于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而這也離不開新型法治保障,需以法治力量護航海南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數字法治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近年來,海南堅持立法先行,加強數據產權、數據交易、數字金融等重點領域立法,推進跨境數據法律機制構建與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建立。此外,用好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賦予的立法授權,加快地方立法,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的健康發展。在此前提下,擴大數據領域開放,創新安全制度設計,實現數據充分匯聚,培育發展數字經濟;堅持依法行政,大力提升法治政府數字化建設水平。
高水平法治能夠有效預防、規避和化解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風險。海南堅持公正司法,加快推進智慧司法升級。海南省“智慧法院”建設全面提速,數字技術與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推進海南省信息化智能服務升級,信息時代司法活動新形態逐步形成。同時,《海南自由貿易港國際商事仲裁發展若干規定》明確提出鼓勵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加強線上仲裁、智慧仲裁建設,推進線上仲裁與線下仲裁協同發展,推進服務海南自由貿易港、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構建與數字化發展相適應的訴訟、仲裁、調解制度。堅持全民守法,推動建設數字法治社會,加強數字技術創新,完善5G、綠色算力、國際通信海纜等數字基礎設施,推動全業務國際通信出入口局落地,豐富數字法治應用場景普及,并提升依法治理網絡空間能力,提高公民數字法治素養。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海南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法治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推進器和壓艙石。海南自由貿易港通過強有力法治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引領發展方向、規范行為活動和保障合法權益,全方位地促進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未來,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治建設的深入推進,新質生產力有望在更加廣闊的天地里展翅翱翔。
(作者系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海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楊彥婷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