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黛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海南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海南結合自身特色,充分發揮“三度一色”比較優勢,因地制宜明確了“五個圖強” 的新質生產力發展路徑。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應瞄準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這一核心標志,強化人力、科技、政策、制度等多方面保障,營造利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良好環境。
以提高勞動者素質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決定性意義的能動主體,是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重要因素。發展新質生產力,對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要求更高,需要具備多維知識結構、熟練掌握新型生產工具的應用型工人,需要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需要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發揮引領性作用的領軍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為此,海南須探索形成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強化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人才支撐。要制定并落實好更具吸引力的招才引才政策。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具備國際視野、懂現代化企業管理、擁有高科技研發能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探索建立與國內國際接軌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大力培養和引進國際一流人才和科研團隊,加大科研單位改革力度,最大限度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鼓勵人才大膽創新,提升科技產出效率,為科技創新打牢基礎。
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核心要素。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根本動力,可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生產力向更高級、更先進的質態演進。發展新質生產力,要以重大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只有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相互促進、同頻共振,不斷優化生產要素,才能實現以新技術培育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動能,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進而實現生產力的躍遷。發展新質生產力,需從海南的資源稟賦優勢出發,著力發展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深海航天、南繁種植、綠色低碳等前沿科技,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補齊短板弱項,鍛造長板強項,培育新的增長引擎,建設新質生產力生態體系,搶占未來產業競爭的制高點。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不斷開辟生產活動的新領域新賽道,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物質基礎,強化自貿港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球價值鏈的技術優勢和產業優勢。在構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高地中,要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更大范圍拓展新質生產力空間和實踐場域,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自貿港內外聯動效應。
以增強經營主體活力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經營主體是技術創新的重要推動者,是引領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鼓勵其創新探索,有助于推動科技創新,實現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需打好營商環境整體提升攻堅戰,不斷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從企業角度出發,加強分類指導服務,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大中小企業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數據鏈、資金鏈、服務鏈、人才鏈全面融通,著力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企業創新發展生態。聚焦經營主體關切,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優化基層政務服務效能,對企業提供有效精準精細服務。營造有利于經營主體健康成長、發展的市場環境,對經營主體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一視同仁,加快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繼續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增加海南自由貿易港對企業投資的吸引力,確保更高質量“引進來”,不斷匯聚全球創新要素,全力推進經營主體做大做強,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以制度建設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制度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需要加快制度集成創新,須通過制度集成創新,破除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障礙,破除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比如,要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激發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優質生產要素的活力,引導各類要素向先進生產力集聚。再如,要推動金融體制改革,改善資本市場投融資生態,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增強金融供給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適配性,支持新科技、新賽道、新市場發展,降低創新投資的風險。只有推動制度創新,完善制度保障,將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統籌資源,集聚合力,為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作者單位:海南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系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JD19-03《以馬克思“兩個決不會”思想審視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研究》研究成果)
原標題:營造利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良好環境
責任編輯:楊子薇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