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型生產關系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學思踐悟

              □ 張占斌 楊若曦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和特點,認清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規律,營造有利于新質生產力成長的體制機制環境,培育好有利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肥沃土壤,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2023年7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四川、黑龍江、浙江、廣西等地考察調研,提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重點在“新”,更在“新質”,不僅需要推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更是對傳統產業的更“新”與提“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以“新苗”比喻新質生產力,培育“新苗”要有肥沃的土壤、適宜的環境、科學的方法,加快新質生產力“新苗”成長,但不能揠苗助長,應全面深化“土壤、環境和方法”改革。

              培育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土壤

              “土壤”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基礎,新質生產力需要新的“土壤”,即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構建能夠適應新質生產力的新型生產關系,主要體現為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兩個方面。

              一方面,全面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通過區域協調發展、全力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方式,將新質生產力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數據等創新型生產要素和商品,以橫向縱向的方式向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領域延伸,構建新型生產體系、分配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

              另一方面,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新質生產力生于科技、長于科技,不僅要對之前不適應的體制機制進行調整和改革,更要根據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要求等,實現科技體制創新。從頂層設計、總體布局出發,加強黨統一領導下的科技統籌規劃。識別重復、冗余、惡意競爭的科技項目,協調各行業、各領域相互合作。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最大程度協同研發和應用新質生產力。

              營造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環境

              適宜的環境是保障“新苗”成長的必要條件,即通過改良和維護治理構建適宜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優化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營商環境,依靠全社會共同發力讓其“活下來、穩起來、長上去”。

              一是政府提供扶持政策,用改革幫助新質生產力“活下來”。重大技術的突破,不是一兩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和一段長期持續的過程。對于一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但還不能快速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項目,政府應承擔更多責任,以更大力度的政策引導、資金扶持、資源配置,幫助這些項目生存,保證技術研發的持續性。同時,還要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激發研發熱情。

              二是加強法治建設,完善法治體系,讓新質生產力“穩起來”。新質生產力的成長,離不開一個公平穩定的法治環境。要發揮法治的規范和保障作用,創新行政管理方式,以法治強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的技術創新研發氛圍和產業成長環境。

              三是改革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建立有利于新質生產力“長上去”的生態環境。以適應發展的外部支持,用共享開放的心態,搭建大格局、廣視野、利成長的創新平臺。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用好兩種資源,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營造有利于新質生產力成長起來的良好氛圍。

              改進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方法

              改進方法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式,為新質生產力尋好苗、喂好料、組好隊,更是為新質生產力探索好營養、優品質、高價值的施肥過程。具體是要改革人才、技術、產業等方面。

              一是改進人才培育方法。結合國際人才培養環境,改革現有教育體制,選拔更多具有創新意識的好苗,做好新質生產力人才儲備。不同的人才有其不同的興趣和優勢,要以不同路徑、不同發展模式,因人制宜地為青少年、中青年甚至具有各行業豐富經驗的中老年提供發揮個人優勢的平臺。人的發展動力不僅來源于興趣還要有激勵,要為人才發展做好后備保障工作,用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進機制、更全面合理的激勵手段、更符合創新引領的評價機制,帶動人才成長。

              二是改進技術轉化方法。鼓勵技術的成長、轉化和應用,加大科研投入,特別是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政、金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三是改進產業融合方法。通過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產業應用與融合,推進傳統產業的再培育。以創新技術、新能源技術引領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因地制宜地發展與壯大,建立和完善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新質生產力融合產業。

              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要防止新質生產力走偏,保障新質生產力是在制造業這條道路上,走的是以實體經濟為重點的發展道路;要防止完全摒棄傳統產業,切實做好傳統產業向新質生產力產業的轉型,將傳統產業前期積累的平臺,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石;要防止極端思想,不要為了保持技術的自立自強,而拒絕國際合作與對外開放。

              【作者張占斌系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作者楊若曦單位為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原標題:構建新型生產關系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責任編輯:龐小晴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理論頭條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凹凸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日韩电影免费观看| 91精品全国免费观看含羞草| 97精品依人久久久大香线蕉97|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站|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色老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美女内射无套日韩免费播放|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动漫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小视频|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李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 | 天堂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精品产区WNW2544| 国产精品毛片大码女人| 思思99re66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柚木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99热| 日韩亚洲国产二区| 青娱乐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