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夢瑤
提起“瓊字號”,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么品牌?
也許是椰樹牌椰汁、椰島鹿龜酒等“熟悉的味道”,也許是海馬汽車、葫蘆娃藥業等“海南造”,又或是近年來勢頭正猛的免稅購物等“金字招牌”……它們或好吃或好用,于市場的大浪淘沙中“見真金”,亦在消費者心中烙下印記。
在剛剛落幕的2024年中國品牌博覽會上,海南共遴選出35家企業和園區線下參展。當它們與來自國內各行業、各地區的近1800家品牌企業同臺競技時,我們不禁追問:“瓊字號”,究竟靠何出圈?
2024年中國品牌博覽會海南館內,觀眾被海南黎錦吸引。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攝
“瓊字號”持續上新
5月11日9時許,中國品牌博覽會海南展館內,一名上海觀眾嘗完一袋春光牌榴蓮酥卷后意猶未盡,忍不住向展臺工作人員開口追要。開館不足一小時,展臺上的試吃品已幾次“秒空”,工作人員不得不拎著袋子隨時補貨。
展臺人氣折射市場熱度,“瓊字號”的“圈粉”能力可見一斑。
除了椰樹、春光、椰島等老牌子,到海南展館內轉上一圈,還會發現不少頗具自貿港特色的新面孔,如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海南鮮品”等。
從文旅打好“特色牌”到工業打好“科技牌”,從服務打好“品質牌”到農業打好“綠色牌”,如今的“瓊字號”可謂多點開花——
既有葫蘆娃藥業、金盤智能科技等“海南智造”,也有雨林大葉茶、文昌雞、母山咖啡等“海南味道”,以及南繁硅谷、商業航天、免稅購物等“金字招牌”……
2024年中國品牌博覽會海南館內,觀眾在了解“海南鮮品”。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攝
可以看到,海南通過深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正加速培育形成一批精品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產業品牌與區域品牌。
“瓊字號”持續上新,凸顯活力迸發的海南自貿港新形象。
但倘若將視線轉向島外,與其他兄弟省區市的品牌建設情況橫向對比,則會發現“瓊字號”的差距還不小:品牌總體規模較小,消費者記得住、叫得響、信得過的牌子屈指可數。
剛剛過去的第八個中國品牌日上,國際品牌價值評估咨詢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2024中國品牌價值500強”榜單,海南僅“海南航空”一家上榜。
無疑,從打造品牌到打響品牌,“瓊字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瓊字號”如何創新求變
椰樹、春光、椰島等品牌推出系列新品,海馬汽車布局氫能源賽道,母山咖啡與瓊中綠橙、山蘭酒跨界聯名。梳理此次參展的“瓊字號”,會發現不少品牌總能讓人“常見常新”。
市場日新月異,這些“瓊字號”在堅守本色、深耕品質的同時,主動出擊、創新求變,在一次次積極擁抱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中,保持消費者對品牌的新鮮感,從而獲得持續競爭優勢。
“圍繞一只文昌雞,我們開發出了4大類180余款產品。”海南(潭牛)文昌雞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旭麗說,通過不斷洞察市場新需求、持續開拓消費新場景,如今,潭牛文昌雞的銷售網絡已遍布海內外。
2024年中國品牌博覽會海南館內,觀眾品嘗文昌雞。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攝
尤其是近幾年,不少海南本土品牌更是出圈趕潮,表現可圈可點:云海粵(海南)芳香產業有限公司研發出沉香香水、沉香紡織品等產品,打開年輕消費者市場;緊抓國潮崛起大趨勢,海南吉虹云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將黎錦與旗袍等元素“混搭”……
可以看到,脫穎而出的一個個“瓊字號”,無不是在符合發展潮流、順應市場規律中,既埋頭苦干又目光長遠,既務實篤行又靈活機變,在推陳出新中實現品牌的可持續發展。
“瓊字號”勝算在哪里
在中國,市場上每銷售10粒胡椒,就有3粒產自海口大坡鎮。從賣原料到打出自己的品牌,再到研發出胡椒酥、胡椒餅等一系列胡椒衍生產品,大坡胡椒的“進化論”,是不少“瓊字號”走好品牌進階之路的縮影。
與自己比,進步顯而易見。可當我們置身全國坐標時,就不得不追問一句:在海南市場規模小、產業基礎較弱的發展背景下,“瓊字號”究竟要如何突圍?
不能拼規模、拼總量,這意味著,海南講好品牌故事,還需以“特”取勝。
?“特”從何處來?來自“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比較優勢——
以“溫度”育種業、以“深度”潛深海的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以“緯度”探蒼穹的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以及向“綠”圖強的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踏入此次品博會海南展館的新質生產力實踐基地展區,一個個品牌“上天入地”,海南獨特的“三度一色”比較優勢淋漓展現。
盡管經濟總量小,海南卻擁有獨一無二的生態優勢、政策優勢,以及后發優勢。海南通過“向種圖強”“向海圖強”“向天圖強”“向綠圖強”“向數圖強”,正持續擦亮“瓊字號”品牌力。
立足特色放大優勢,強鏈補鏈是基礎。
從海洋旅游、雨林旅游、免稅購物,到環島旅游公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大型游樂項目,梳理參展企業及單位帶來的吃住行游購娛相關產品,會發現海南持續豐富旅游產品供給能力之余,也讓包括離島免稅在內的越來越多“金字招牌”不斷涌現。
2024年中國品牌博覽會海南館內,觀眾與展商交流。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攝
立足特色放大優勢,抱團出擊是關鍵。
從企業自己闖市場,到推出“文昌雞”“屯昌黑豬”“雨林大葉茶”等單品類公用品牌,再到形成覆蓋海南省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海南鮮品”,海南變“單打獨斗”為“攥指成拳”,正邁出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品牌集群化發展的堅實步伐。
?把“家鄉特色”轉化為“城市名片”,放眼各地,可以找到不少“他山之石”——
譬如,貴州打造以“貴州省十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代表的“貴”字號品牌,都勻毛尖、遵義朝天椒、興仁薏仁米均躋身首批“全國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河南推出“醉美·夜鄭州”“洛陽晚8點”、開封“汴地有禮”等一批夜消費品牌,形成一批夜游、夜食、夜購IP;
……
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良好的區域品牌正成為區域經濟崛起的重要抓手。
以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新質生產力重要實踐基地、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為依托,眼下,海南正全力打造產業集群、重點企業、亮點產品品牌矩陣。
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瓊字號”出圈出彩,不斷釋放出轉型升級的澎湃動能,也將加速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現代化產業體系。
原標題:千企同臺競技,“瓊字號”靠何出圈?
責任編輯:章慧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