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燕
近日,在第29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一則關于成都圖書館“圖書外賣”服務的新聞沖上熱搜。據報道,該項業務開通以后,短短時間內已有上千位讀者用外賣方式借閱了3萬余冊圖書,網友們紛紛為此點贊,引發廣泛關注與思考。
熟悉海南省圖書館的讀者都知道,海南省圖書館早在2020年8月就上線了“海圖借書”服務,該服務和成都圖書館“圖書外賣”服務差不多,都是采用“免押金、免辦卡、線上借、送到家”的輕松借閱模式,將圖書館大量紙質書資源與數字化技術手段結合起來,讓讀者能夠隨時隨地挑選、下單心儀的圖書,開辟了書籍流動的新路徑,提升了圖書借閱的便利性,因此也深受讀者喜愛。
讀書是人類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方式,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精神培育、文明傳承的重要途徑。深化全民閱讀,共建書香社會,無論是對個人發展還是對社會進步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海量信息時代,由于碎片化內容不斷分散注意力,紙質書的閱讀量正在逐年下降,捧書靜讀對許多人來說正變得奢侈,“無人讀書”之憂也屢屢被提及。
但不可否認的是,與更適合輕量化閱讀的電子閱讀相比,紙質書籍在提升專注力、感官體驗以及營造閱讀氛圍等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想要進行深度閱讀與學習,獲得系統的專業知識,拓展思維的深度,仍然有賴于紙質書閱讀。鼓勵人們適時放下手機,拿起書本,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也正因如此,第十六屆海南書香節組委會還發起了“放下手機,拿起書本”全民閱讀倡議,引導人們重拾書本,共建書香海南。
如何讓更多人放下手機,拿起書本?海南省圖書館和成都圖書館的嘗試告訴我們,哪怕數字化閱讀當道的當下,人們對紙質書的閱讀需求仍大量存在。而人們之所以越來越不愛去書店,不愛去圖書館,主要是因為和方便、快捷的線上閱讀相比,到書店或圖書館讀書需要大量時間,還要東奔西走,花時間找書,這大大增加了人們的閱讀成本。因此,鼓勵人們回歸傳統紙質書籍閱讀,還得從增加便捷性入手,讓書籍流動起來,讓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方便地閱讀。
讓書籍流動起來,讓閱讀觸手可達,海南還有不少有益嘗試。如每年定期舉辦“海南書香節”,開展閱讀推廣、文化惠民、系列薦書等活動,讓書香飄向全省各地;開展“海南人讀海南書”等一系列高質量品牌文化活動,推動更多好書進企業、進軍營、進校園、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在全省各地形成“處處有書伴、時時聞書香”的氛圍;探索“圖書館+旅游”的新模式,引領市民游客共讀,使讀書活動成為傳播閱讀文化、實現文旅融合的有效途徑……
最是書香能致遠。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技術如何進步,人們對知識的渴求不會變,對閱讀的需求也不會變。期待更多像“圖書外賣”這樣的創新服務,去打破閱讀空間的“次元壁”,讓圖書資源覆蓋更多人,讓閱讀觸手可達。
原標題:書香流動讓閱讀觸手可達
責任編輯:馬玉琴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