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成林
對知識產權,如何呵護?在第四屆消博會上,海南在現場專門設置了“知識產權服務窗口”,為參展客商提供商標、專利注冊申請及業務咨詢等專業化、個性化服務,并于4月17日受理了全省首個展會現場商標申請。在2024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來臨之際,這一舉措顯得很及時且有意義。
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就當前來看,其重要性、緊迫性更加凸顯。知識產權何以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當前,無論是攻克“卡脖子”難題,還是培育新質生產力,抑或促進新型消費升級,都離不開創新驅動。而知識產權是人們在智力勞動成果上所享有的專有權,具備創造性、獨創性等特質。換句話說,保護知識產權,就是鼓勵人們創新創造。可以說,越是突出創新驅動的重要性,越要在知識產權保護、運用上下大功夫。
就海南自貿港建設而言,知識產權保護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隨著對外開放逐步擴大,國際交流合作日漸頻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知識產權保護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從成立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到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再到壯大知識產權人才隊伍……近年來,海南持續發力,推動知識產權法規制度體系和保護體系不斷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強,在全社會日漸形成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濃厚氛圍。這一系列舉措,正是為了讓知識產權這一“無形資產”得到“剛性保護”,以創新創業的優越環境,激發中外經營主體在海南自貿港發展的活力。
保護,是為了更好地轉化運用。此次知識產權宣傳周主題很明確,即“知識產權轉化運用促進高質量發展”,一個“轉化運用”道出了對知識產權更深層次的需求。可以說,一個地方,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成效越好,支撐經濟創新發展的能力就越強。不過,讓“知產”變“資產”、“專利”變“紅利”,說起來容易,看起來很香,但做起來很難。這既需要引導經營主體、創新主體銳意創新,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上下更大功夫,形成更高價值的專利成果,也需要暢通供需對接、完善配套服務,加快推動知識產權的轉化運用,還要嚴厲打擊侵權行為,優化轉化運用環境。
為此,拓寬“知產”變“資產”的路徑,除了加強保護之外,還要更進一步,探索利于轉化運用的新方式、新方法。其實,已有不少做法展現出良好效果,比如,海南出臺了獎勵政策,不僅對發明專利給予獎勵,而且對轉化運用同樣給予資助。再如,各地紛紛推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項目,就中小微企業來說,自主知識產權可能是其最值錢的“家當”,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讓“無形知產”成為可感可觸的“有形資產”,可緩解燃眉之急,也可提升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效率。再如,搭建校企交流合作的橋梁,暢通知識產權轉化“快車道”,讓更多“專利花”開出“產業果”等。
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剛需。透過以上優化措施可見,知識產權轉化利用,是一項關聯極廣的系統工程,唯有著眼“知產”變“資產”全過程、全鏈條,創新方式、優化服務,綜合推進知識產權評估體系建設、完善交易市場、健全配套機制等,才能形成知識產權保護、運用的合力,更好地為發展賦能,推動海南成為創新創業的沃土。
原標題:讓知產變現 為創新賦能
責任編輯:周玉敏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