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展示中國“雙碳”成果,獲得外界高度評價——
在博鰲感受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和信心
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陳子儀
“海南省在近零碳方面短時間內便取得了巨大進展,而且這個近零碳項目已經是全球領先水平,讓人印象深刻。西門子希望能深入了解海南在綠色低碳發展上的具體規劃和前景,共同展開合作。”3月2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上,西門子能源全球總裁、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魯赫贊嘆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創建成果,并表達了與海南在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開展合作的希望。
3月29日,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圓滿落幕。年會期間,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已實現全面運行,論壇使用的所有場館全部采用綠色能源供應,本屆年會也基本實現碳中和辦會目標。
眾多參會的嘉賓和記者表示,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展示了中國落實“雙碳”目標的成果,更在博鰲感受到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和信心。
國內外嘉賓記者
體驗博鰲“綠”生活
花朵造型的風機不斷旋轉收集風能,建筑屋頂上的光伏板“遮陽帽”吸收陽光,通過步行、回收塑料瓶等低碳行為獲得“碳幣”兌換咖啡……年會期間,來自國內外的與會嘉賓和記者,親身體驗了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綠”生活。
電氣化廚房、花朵風機、用建筑垃圾改造的循環花園……4天的年會,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記者尼古拉的手機里,存著許多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照片。“以前來參會都是在會議中心和新聞中心奔波往返,只關注手頭的工作,今年我關注到東嶼島上這么多的低碳‘綠科技’,這里的生活方式非常環保。”尼古拉說。
“今年參會的一個最大感受,就是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現場接近于零的碳排放。”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展望老齡友好型社會”分論壇主持人、艾問傳媒創始人艾誠表示,他發現東嶼島的酒店、汽車、使用的會務用品等方面都非常綠色環保,在東嶼島建設近零碳示范區也為其他國家、舉辦其他形式的會議論壇活動起到示范作用。
源創股份總經理胡峻滔已連續參加8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他告訴記者:“今年明顯感受到年會的綠意更濃。如所有車輛都是新能源車,很多會議用品都使用可再生材料制作,會場使用的電力也是清潔能源轉化的,非常環保。”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政策顧問扎法爾·烏丁·馬赫默德說,博鰲近零碳示范區是中國能源結構轉型的一個標桿項目,整個東嶼島上全部是新能源汽車,全部采用光能、風能轉化的“綠電”,“這讓人驚嘆”。
示范區創建對
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
從創建之初,我省就以“國際一流 國內領先”為目標,對標瑞典哈馬碧濱湖新城、阿聯酋馬斯達爾生態城等國際知名的綠色低碳新城來改造建設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示范區也先后獲得德國能源署(DENA)、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和國標編制單位等多家專業機構的評估認證。
“博鰲近零碳示范區是我國首個獲得DENA‘區域零碳運行’認證的示范區,作為‘既有區域改造’認證標識,一是要實現難度遠遠大于建筑單體零碳的區域零碳,二是要通過更新改造實現零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劉聯偉說,區域零碳運行的認證非常重要,因為我國70%的碳排放來自建成區,通過改造實現降碳,對于探索實現中國“雙碳”目標意義重大。
瑞典SWECO集團高級總建筑師、首席總規劃師烏爾夫·蘭哈根對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綠色化、交通綠色化、園林景觀生態化等方面技術的集成創新和零碳管理系統的平臺監測印象深刻,他認為示范區所代表的可持續性領域的創新成果,會為中國和世界各地的碳中和工作帶來靈感和可復制的經驗。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創始主席劉振亞也關注到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建設,他認為,這代表著中國在能源轉型上有非常大的信心。要構建亞洲能源互聯網,還需要多個國家和地區對清潔能源進行大規模開發,需要大家同心同向發力。
(海南日報博鰲3月30日電)
責任編輯:韋曉凡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