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3月28日消息(記者王洪旭 周靜泊)3月28日,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期間,一場“關注罕見病,促進健康公平可及”的分論壇備受關注。論壇上,京東集團原副總裁、漸凍癥“斗士”蔡磊在論壇上視頻致辭:“不是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為努力才看到了希望。”
3月28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關注罕見病,促進健康公平可及”分論壇活動現場。記者 李昊 攝
同時,蔡磊希望未來可以與更多的海內外科研機構、醫療機構、生物醫藥企業、愛心人士等攜手努力,共同推進科研進展,加速藥物研發和臨床試驗的進程,為罕見病患者帶來更多生命救治的希望。
在所剩不多的生命時間里,攜手多方對漸凍癥發起挑戰
“我是一名連續創業者,現在更多的是一名漸凍癥抗爭者。”蔡磊表示,遺憾由于身體原因無法親臨博鰲,但很榮幸能通過視頻與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討,為攻克罕見病努力。
漸凍癥,學名肌萎縮側索硬化,是一種罕見且殘酷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被稱為世界五大絕癥之首,自發現近200年來依然沒有重大突破,治愈率為零。漸凍癥患者逐漸全身肌肉萎縮、身體癱瘓,喪失說話、吞咽乃至呼吸能力,直至走向死亡,平均生存期僅2至5年。由于患者群體較少、藥物研發風險高且成本高昂,長期缺乏足夠關注和資金投入。
蔡磊說:“面對患者群體生命救治的絕望和藥物研發的困境,在所剩不多的生命時間里,我選擇再次創業,攜手多方對漸凍癥發起挑戰。”
京東集團原副總裁蔡磊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在本場分論壇活動發言。記者 李昊 攝
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漸凍癥科研數據平臺
在過去的四年里,蔡磊團隊建立了世界最大的以患者為中心360度全生命周期的漸凍癥科研數據平臺,并鏈接了超過一萬名患者。
“我帶頭并呼吁千人志愿遺體和腦脊髓組織捐獻,從0到1推動建立了中國的漸凍癥病理科研樣本庫。”蔡磊表示,他們攜手華大集團、中國科學院超算中心進行漸凍癥患者規模化開放基因庫建設和分析,目前已經實現基因層面病因研究的新發現;建立大規模的患者血液和腦脊液蛋白組學、代謝組學、毛發重金屬分析、iPSC分化運動神經元、ALS類器官等科研樣本平臺。
此外,蔡磊團隊通過數據系統和各方合作加快了臨床前和臨床試驗,目前已合作及直接推動了一百多條漸凍癥藥物和治療管線。縱觀各國,漸凍癥患者和患者組織在罕見病攻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應該主動而為,助力藥物研發。
3月28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關注罕見病,促進健康公平可及”分論壇活動現場。記者 李昊 攝
捐助1億元用于支持漸凍癥科研項目
日前,蔡磊和夫人捐助1億元用于支持漸凍癥的基礎研究、藥物研發、臨床醫療等科研項目。“雖然漸凍癥還未被攻克,但是我始終相信,不是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為努力才看到了希望。”蔡磊堅信,希望通過漸凍癥的實踐經驗,可以給其他罕見病的攻克提供參考和借鑒。
事實上,罕見病并不罕見。
美國科學家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發現了超過2.7億個以前未報告的基因變異。目前已知的罕見病已超過7000種,全球患罕見病人數超3億人。罕見病患者為人類的進步極大地承擔了疾病的痛苦和風險,他們承擔了小概率事件,每一種罕見病的攻克都是人類醫學的巨大突破。
視頻致辭中,蔡磊表示,一個多月前,他在中國經濟新聞人物的活動現場與聯合國前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進行了一場對話,潘基文向各國政府、研究機構、醫療機構和慈善組織發起呼吁:向戰勝罕見病的努力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資源。
未來,蔡磊希望可以與更多的海內外科研機構、醫療機構、生物醫藥企業、愛心人士等攜手努力,共同推進科研進展,加速藥物研發和臨床試驗的進程,為全世界五十萬名漸凍癥患者乃至3億名罕見病患者帶來更多生命救治的希望。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