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三,二,一!博鰲近零碳示范區運行正式啟動!”3月18日,一場備受矚目的啟動會在瓊海市博鰲鎮東嶼島上舉行。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博鰲近零碳示范區提前完成改造任務,并通過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的評估認證,正式進入近零碳運行階段。
自3月18日啟動運行以來,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相關報道被國內外媒體廣為傳播,這座小島又一次引起社會的關注。
這場啟動會為何會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近零碳示范區的意義何在?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會場外設置的近零碳Bar。記者 王程龍 攝
打造“向綠圖強”的海南樣本
解讀博鰲,先把鏡頭拉遠,放眼全球。
當前,氣候變化已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大幅增加,對生態環境形成威脅。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向世界莊嚴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到2025年,“雙碳”目標實現,我國的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能大幅提升,到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不僅要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同時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再把鏡頭拉近,俯瞰海南。
一直以來,海南以爭當全國“雙碳”工作優等生為目標,堅持生態立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將碳達峰相關工作打造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成果,打造“雙碳”工作的亮點和示范項目。
2022年初,住建部與海南省聯合在博鰲東嶼島開展近零碳示范區創建工作,深入探索綠色低碳產業創新發展機遇,打造近零碳示范樣板,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技術和實踐。
對傳統能源結構進行革命性升級
近零碳示范區,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能實現區域內年溫室氣體凈總量持續降低并逐步趨近于零。
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立足于“熱帶海洋性氣候”和“建成區綠色降碳更新改造”,通過集成應用能源、建筑、交通、廢棄物處理等多領域深度減排技術,新建林業碳匯等高質量碳抵消措施,綜合利用管理、市場等手段,開展管理機制的創新實踐。
光伏板、光伏地磚、花朵風機、立面光伏幕墻…這些能源設備充分利用東嶼島上的光能、風能資源轉化為電能,編制成多層級的電網,實現規模化新能源與新型負荷接入、友好協同運行。此外,東嶼島上的既有建筑采用屋面隔熱、遮陽百葉等被動式技術隔熱、散熱,應用高效直流變頻多聯機空調系統、智能照明系統等方式減少耗電量,大幅降低建筑體的能耗。
在博鰲近零碳示范區新構建的“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新型電力系統中,合理配置了儲能電池、水蓄冷系統,結合柔性充電樁及光、儲、充一體化充電樁,解決光伏發電與建筑用能規律不匹配的問題,讓電力供應更智能、平穩。
為確保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改造建設順利開展,海南省委、省政府建立“九個一”實施保障工作機制,成立由分管副省長親自擔任指揮長的示范區建設專班,為示范區建設“保駕護航”。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在建設過程中,還積極爭取社會支持,建立市場投資與經營回報相聯動的實施模式,公開征集先進技術產品,加強技術集成應用。
在兩年期間,博鰲近零碳示范區通過整合能源、建筑、交通和廢棄物處理等領域的深度減排技術,實現了對傳統能源結構的一次革命性升級。
總面積190.15公頃的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目前已完成所有改造建設任務,實現近零碳排放,改造后建筑運行能耗整體下降比例近50%,島內交通工具能耗下降比例達80%。
瓊海市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全過程咨詢團隊對碳減排的測算結果,以2019年為基準年,測算的現狀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22萬噸,開展示范區建設以后,排放量大幅降到了470噸,整體減碳效果顯著,實現了近零碳運行。
2024年1月,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牽頭全過程咨詢單位、各實施主體及設計施工單位,總結博鰲近零碳示范區規劃、設計、施工、運作等環節可復制、可推廣經驗,起草編制《博鰲近零碳示范區技術標準》,目前該技術標準已經通過專家評審并已印發。
為全球綠色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在博鰲近零碳示范區運行管理中心,懸掛著一塊46.8平方米的弧形大屏,這是示范區的智慧“大腦”,通過這個“大腦”可以看到示范區內所有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情況,可以實現示范區的智能化、動態化管理。
兩年來,博鰲近零碳示范區通過不斷探索,實現了8大類18個改造建設項目多系統的無縫銜接,并將諸多系統集中整合到近零碳運行管理系統,實現智慧化運行和管理,最終實現區域層面的近零碳。
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創建成果也得到了國際上多方認可。2023年9月,在住建部和海南省共同組織的專家評估會上,示范區獲得了來自瑞典SWECO集團、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德國能源署、美國環保協會、美國能源基金會、聯合國環境署駐華代表處等國際機構組織,以及國內江億院士、黃衛院士、李曉江大師等眾多綠色低碳領域知名專家的高度評價,專家組一致認為:博鰲近零碳示范區達到“國際一流、國內領先”水平。
示范區的建設成果先后取得了德國能源署、生態環境部環境評估認證中心和國標編制單位等多個專業評估機構的認證。尤其是德國能源署授予示范區的“區域零碳運行認證”證書,德國能源署給我國頒發的首個“區域零碳運行”認證書,該認證標識類型是“既有區域改造”。
中國70%的碳排放來自城市建成區,城市建成區是綠色降碳更新改造,實現碳中和的“主戰場”,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實現了既有區域的改造并獲得專業評估機構認證,這意味著示范區率先對城市建成區的近零碳改造工作開展了前瞻探索,并取得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3月19日,在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創建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省住建廳副廳長劉聯偉說,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創建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優秀樣板。海南總結示范區創建經驗,編制印發《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創建技術標準》,要將“博鰲標準”擴散至更廣泛的區域,為全球近零碳示范區建設提供有力的“博鰲經驗”。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海南分院院長胡耀文認為,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從規劃到實施,充分考慮了地區的熱帶海洋性氣候特點,將新能源技術應用于日常建筑和生活之中,從而實現了綠色更新改造的目標。“示范區項目建設改造中應用多項創新技術,涵蓋風能、光能等新能源發電,水資源循環利用,綠色智慧出行等方面,體現出了人們對可持續生活的深入思考和實踐,推廣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碳減排日益受到關注的大環境下,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創建運行工作的實施和傳播,將為全球綠色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海南日報2024年3月28日T06版版面
原標題: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率先對城市建成區的近零碳改造工作開展前瞻探索,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來自東嶼島的“中國樣板”
責任編輯:陳倩柔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