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于3月26日到29日舉辦。博鰲亞洲論壇,不僅是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也是海南推進對外開放和建設自貿港的一塊“金字招牌”。今年年會期間,海南省融媒體中心(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開設專欄,圍繞年會主題分論壇、結合熱點話題與海南的發展,帶你看年會里的“海南故事”。
3月26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加速邁向零碳電力”分論壇活動現場。記者 李昊 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記者 周靜泊
3月26日,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首日,零碳電力、綠色發展成為與會嘉賓關注、討論的熱詞。實現新能源發電與用電自平衡的博鰲東嶼島近零碳示范區也獲得多位“大咖”的肯定和點贊。早在數年前,海南就以建設“清潔能源島”為抓手,推動綠色轉型。到2023年,海南全省發電上網電量中,清潔電力占比達六成,適應能源轉型綠色發展的電網基礎設施也向數字化、智慧化升級。爭做“雙碳”優等生,海南正書寫綠色答卷。
論壇年會首日 零碳、綠色成熱詞
26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發布兩大旗艦報告,其中《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2024年度報告》聚焦“邁向零碳電力時代、推動亞洲綠色發展”主題,從亞洲電力轉型現狀與挑戰、電力市場和價格機制對電力轉型的作用、未來展望和合作機制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與探討。下午,“加速邁向零碳電力”分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創始主席劉振亞、南方電網公司總經理錢朝陽、中廣核副總經理施兵等參會嘉賓圍繞政策制度、電力市場與價格機制在電力轉型中發揮的影響與作用等行業焦點話題進行探討。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分論壇上發言。記者 李昊 攝
英國皇家工程院、德國國家工程院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創始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原理事長劉振亞在分論壇上發言。記者 李昊 攝
南方電網公司總經理錢朝陽在分論壇上發言。記者 李昊 攝
中廣核副總經理施兵在分論壇上發言。記者 李昊 攝
論壇討論之外,博鰲東嶼島近零碳示范區的綠色實踐也吸引了多位嘉賓關注。前不久,示范區實現新能源發電與用電自平衡,正式宣告進入近零碳運行階段,向參會嘉賓生動展示了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技術和實踐。
“海南這一創舉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榜樣。”芬蘭前總理埃斯科·阿霍說,為盡快實現近零碳經濟,技術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博鰲近零碳示范區應用的技術提供了一個參考樣本。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表示,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給參會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彰顯了中國綠色發展的決心和成就。
“我覺得未來的能源供應是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結合的。一方面我們說‘電從遠方來’,大范圍優化配置,另一方面,‘電從身邊來’也很重要,通過本地資源優化整合實現自身平衡,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實踐就起到示范和推廣意義。”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對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樣板間”作用給予肯定。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在分論壇上發言。記者 李昊 攝
推動綠色轉型 現海南約六成用電為清潔電力
海南向低碳、零碳電力轉型的努力,絕不僅在博鰲。
2020年,海南出臺《海南能源綜合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清潔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83%,清潔能源島初具規模;到2035年,能源清潔轉型基本實現,清潔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89%,海南清潔能源島基本建成”的發展目標。
朝著這個目標,海南優化調整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步伐正穩步邁進。
德勤亞太理事會理事、德勤中國副首席執行官、首席質量與轉型官劉明華主持該場分論壇活動。記者 李昊 攝
蜿蜒的海岸線上,海風推著巨型風車的槳葉徐徐轉動,蔥綠的鄉野間,烈日照耀著排列整齊的光伏板,在昌江海尾鎮,上萬名工人在昌江核電二期工程項目現場穿梭忙碌……
作為海南最大的發電和供熱企業,華能集團近年來投資4.3億元開展節能減排、供熱等“三改聯動”改造,并不斷加大清潔能源投入。至2023年,海南華能清潔能源占比較2018年提高31%,碳排放強度下降125.51克/千瓦時。“十四五”以來,華能集團在瓊投資近400億元,大力發展核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助推清潔能源島建設。
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項目施工現場。記者 鄭光平 攝
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項目施工現場。記者 鄭光平 攝
“正在建設的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項目,采用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技術,計劃于2026年3月和2027年1月投產商運。建成后,預計每年可向海南省輸送清潔電量180億千瓦時,可減少標煤消耗5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300萬噸。”華能海南昌江核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帥月智告訴記者,華能在海南著力打造五大綜合能源供應基地和環島新能源發展帶,目前共有1個陸上風電場、1個海上風電場和16個光伏電站運營和在建。其中,臨高60萬千瓦海上?電項目是海南首個開工建設的海上風電項目,預計在今年就能實現全容量投產,每年可節約標煤約80.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21.7萬噸。
全球綠色增長研究所全球可再生能源部門負責人/副總監尼尚·巴德瓦杰在分論壇上發言。記者 李昊 攝
而另一家能源央企中國大唐集團也在海南積極布局清潔能源產業,入瓊六年來,大唐在海南開發建設了大唐萬寧天然氣發電廠、大唐海口天然氣發電廠兩個百萬千瓦級電廠,以及三亞紅星、萬寧和山、萬寧樂來、文昌虎龍山、文昌玉竹等5個集中式光伏項目,三亞大隆干渠、海口英利、萬寧鑫閩豐、海口實驗中學、海口吉利汽車、東方鱷魚小鎮、臨高縣屋頂等7個分布式光伏項目。大唐儋州12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于今年初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可投產。現在,大唐海南公司在役清潔能源電力裝機容量達到232.69萬千瓦,在役、在建及獲批容量超過480萬千瓦,成為海南自貿港最大的清潔能源供應商。
記者從中國南方電網海南電網公司了解到,截至2023年底,海南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含氣電、核電等)達1120.66萬千瓦,占全省發電裝機容量的75.22%,其中綠色電源裝機容量占全省發電裝機39.79%,初具規模。2023年,海南全省總上網電量426.74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上網電量278.80億千瓦時,占全省發電上網電量65.33%。
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在“雙碳”目標的牽引下,近年來,海南電力供應的含“綠”量不斷攀升。但是,要讓低碳、零碳電力走進各行各業、千家萬戶,需要轉型升級的不僅有供給端。
《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2024年度報告:邁向零碳電力時代 推動亞洲綠色發展》中提到,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下,電力生產結構發生深刻轉變,一次能源供應主體由穩定可控的常規能源轉向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電源出力不確定,新能源出力小期間,電力供應不足和出力大期間消納受限的“兩難”問題日益突出。
《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4年度報告》與《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2024年度報告:邁向零碳電力時代 推動亞洲綠色發展》兩份旗艦報告。記者 李昊 攝
要適應大規模綠色電力的消納要求,電力系統就需要進行相應的優化升級。在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南方電網公司建設了新型電力系統項目,以確保“綠電”供應智能、平穩。這一項目是示范區實現零碳用能的關鍵支撐項目,采用高可靠10千伏“雙環網”電網結構和主網相同的光纖差動保護裝置,即使同時發生多處故障也能保障可靠供電,并實現毫秒級故障自動隔離和自愈,供電可靠性提升至99.999%。
走出博鰲放眼海南,以數字電網推動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工作正在推進。
2023年8月,海南500千伏數字電網建設啟動。南方電網公司投資約52億元在瓊打造全國首個省域500千伏主干數字電網標桿,新建838公里500千伏輸電線路,在海南全島形成完整的“口”字型環網架構,預計將于2025年建成投產,以保障海南核電與海上風電送出和消納。
圖解 | 解鎖博鰲近零碳示范區“零碳密碼” 看綠色發展“海南樣本”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