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1月25日消息(記者 黃婷 實習生 馮蘭茜)“我國的中小學心理健康課程的頂層設計正在逐步完善,但就教育教學實踐而言,仍存在一些問題。”在海南省政協八屆二次會議上,海南省政協委員、海南大學國際傳播與藝術學院器樂系主任、臺盟海南省委會副主委蘇萍圍繞加強海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建言獻策”。
蘇萍。采訪者供圖
此前,蘇萍經過充分的走訪調查發現,當前海南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師由行政人員或思政教師兼任。“他們有很多沒有接受過專門的心理學教育和培訓,或者只是經過短期培訓就匆匆上崗,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技術較弱,往往只能開展一些簡單的心理教學工作,難以真正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蘇萍說,有的學校沒有專職心理教師,有的學校雖然有專職心理教師,但配備明顯不足。
“隨著海南引進人才服務建設自貿港,各市縣中小學的人數也逐漸增多,學生也面臨著復雜、多元的心理現狀 ,學校應盡快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她說。
蘇萍建議,每所學校應配備1到2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或聘請心理健康專業團隊進校教學,解決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不夠專業與數量嚴重不足的困境。教育部門應加大監督和管理,確保每個年級都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與體育、音樂、美術等副科課程一樣,保證每周至少開設一節心理健康課,以滿足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需求。
同時,通過官方平臺、各種媒體渠道、社區活動、學校公眾號等平臺,大力宣傳中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幫助學校領導和其他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大眾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意義及作用,加強全社會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關注。“要讓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再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可有可無的邊緣角色,而讓心理健康專職教師可以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本專業的課程研究。”她說。
蘇萍還建議,支持和鼓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實現區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進而促進中小學的心理健康專職教師們積極探索青少年心理問題,及時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讓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更是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質的健全人格,夯實青少年幸福人生的基石。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