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1月24日消息(記者 韓星)“要發展綠色、可持續的漁業和水產養殖模式,加大對漁業和水產養殖領域的科技研發投入,推動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強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和管理,提升水產品質量和安全標準,提升消費者信心,推動漁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拓展漁民收入來源。”1月24日下午,海南省政協委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馬振華,走上海南省政協八屆二次會議委員通道(第二場),以一名耕海牧漁十余年的科技工作者身份,聚焦海洋領域創新發展,分享了對海南加快建設“藍色糧倉”、加快邁進海洋強省的建議和期待。
海南省政協委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馬振華。記者 李昊 攝
馬振華介紹,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熱帶水產研究開發中心,是我國熱帶海域中唯一常駐的國家級海洋漁業科研機構。未來該研究所將依托海南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自貿港政策優勢,緊扣海南漁業“三個走”方向,即堅持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閑漁業走,圍繞水產種業、健康養殖、設施裝備、加工保鮮、海洋牧場全產業鏈關鍵環節開展系統性科技創新和產業支撐。
在水產種業方面,聚焦南海生物種質資源,持續開展南海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構建與種質資源精準評價;針對南海主導養殖種類開展定向選育,培育高效多抗優質的斑節對蝦、卵形鯧鲹等新品種并開展推廣示范;推進黃鰭金槍魚、四指馬鲅、珍珠貝等區域特色養殖品種良種培育,加強海龜、珊瑚、波紋唇魚等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性繁育技術研究。
在養殖技術裝備方面,聚焦水產養殖主導模式的基礎應用研究、品種篩選、關鍵設施和技術瓶頸開展針對性攻關,打造陸基和深藍漁業的區域特色養殖樣板。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致病機制研究和防控技術研發,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在水產品加工方面,以海南大宗水產品為原料,開發水產類營養預制菜加工關鍵技術、冷鏈配送技術等,實現“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全程保鮮。
在海洋牧場方面,基于“綠色生態、碳匯高效”的理念開展系統研究,為海洋牧場空間布局和生態安全發展提供保障,加快建設“藍色糧倉”,助力碳中和碳達峰,促進鄉村振興。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