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雪怡
“斷頭路”通車了嗎,“口袋公園”多了哪幾個,城里的老舊小區,還有村里的泥濘道路,都改造了嗎……過去一年,你身邊的那些民生事兒都辦成辦好了嗎?新的一年,你又對哪些民生事兒有期盼呢?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省已相繼公示兩批“我為群眾辦實事”情況,展現解決醫療、教育、交通等民生領域突出問題的工作實效,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翻看一批批為民辦實事事項,不難看出其背后承載的民生分量——??谑写蛲?條“斷頭路”,惠及周邊群眾約18.22萬人;定安縣已建成5個“口袋公園”,惠及居民5萬余人,讓居民“推門見綠、出門入園、就近鍛煉”;還有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實施6個鄉鎮20個自然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惠及群眾875戶2535人,基本解決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打通出行“最后一米”。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海南主動傾聽群眾呼聲,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及時把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在解決醫療、教育、交通、就業、住房、養老等民生領域突出問題上想辦法、出實招,以實際成效踐行為民宗旨,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小事不小,實事更實。為民辦實事,不能以事情大小做判斷,而要以實際成效為論斷。“口袋公園”雖不大,足以鍛煉休憩,“綠色福利”遞增既帶給居民更多“小確幸”,也推動全民健身“積跬步”;“最后一米”雖不遠,但事關民心民意,解決出行不便既讓干群距離更近,也讓和美鄉村更“近”。關乎百姓民生皆“大事”,把事辦實辦好皆“功績”,關鍵是要讓群眾“出題”,再讓群眾“打分”。要辦哪些民生事兒,辦得究竟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把群眾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問需于民、問效于民,用真心實意“接題”,用實績實效“答題”,實事好事自然就能辦到群眾心坎上。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那么如何“固本”?答案是堅持為民。聯系到民生,為民辦實事,既要重“實”,講求實效,還要重“時”,長治久安,如此一來,方能“固本”。換句話說,為民辦實事要實效也要長效。比如,保亭持續深化“親加奔(黎語,意為‘親人來’)——干群對話解難題”活動,并推動“親加奔”活動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將問題發現、解決在基層一線,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又如,三亞市搭建“三亞放心游”旅游消費投訴先行賠付平臺,建立“賠付原則統一、受理流程統一、辦理時限統一”的旅游消費投訴先行賠付工作機制,實現旅游消費投訴工單3分鐘內受理,3分鐘內處置,48小時內辦結。梳理得出,為民辦實事,由實效變長效,就要從解決“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轉變,從辦好“一件實事”向辦好“一批實事”發展,這需要總結經驗、摸清規律、形成機制,也需要上下聯動、多方合力、堅持為民。
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少一點,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添幾分。為民辦實事,亦是為發展“固本”,樂見為民辦實事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夯基固本,更好惠及民生。
原標題:為民辦實事要實效也要長效
責任編輯:章慧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