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萬洲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少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外流,直接影響了鄉村發展。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和必要因素,鄉村振興首先需要解決鄉村人才缺少問題。當前,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農用設施設備和現代化經營管理理念,正不斷被引入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新時代,從事高效農業的生產、經營或管理的新型農民,具有新的理念,掌握了新的技術,善于經營與管理,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主力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已成為“三農”工作的重要內容、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
海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情況
海南相關部門和職業院校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擔負著重要責任,為新型職業農民可持續成長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據統計,近10年來,海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海南省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通過學歷教育和舉辦各類短期培訓,已經培養了1萬余名農村中專生,培養了大量農村技術人才。海南省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已入選全國100所“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并被評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
海南開放大學承擔全省農村黨員干部“雙輪訓雙學歷”、農村“兩委”干部和農民大學生培養項目。該校從2010年開始已培養1.6萬名農民大學生。自2016年開始,海南開放大學和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共同舉辦“脫貧致富電視夜校”,請各行業的專家學者進行示范教學,把先進的農業生產理念和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送給基層群眾,為海南的脫貧攻堅工作作出了貢獻。“脫貧致富電視夜校”轉型升級為“鄉村振興電視夜校”后,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開拓了鄉村基層干部的視野,激發了廣大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先后獲得中宣部“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并被列入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創新案例。
此外,近年來,海南科技職業大學、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和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中,分別把定點幫扶村的群眾請到學校,或選派專業教師到田間地頭,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指導農民進行種植和養殖,幫助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取得較好的效果。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現實困境
大部分農民的職業能力較低。農村青壯年大多選擇外出謀生,而留在農村的勞動力大部分為年紀較大者,而且不少人思想觀念陳舊,對新事物新技術的學習接受能力差,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而海南大學、海南農業學校等涉農專業的畢業生,也有一半以上不是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
對農民職業能力培訓的方式簡單。承擔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的,主要是政府涉農部門和職業院校,受客觀條件限制,理論教學主要采用課堂培訓、教材學習等方式,技能培訓活動具有分散性和機動性,培訓的時間也相對較短,存在為了完成培訓任務而培訓的現象。農民受農業生產影響,也難以較長時間集中學習,而農業技術專家也難以做到經常性面對面對農民進行培訓和指導。此外,各職業院校受限于師資力量和教師實踐性不足等多種因素,信息化遠程教育培訓在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工作中發揮的作用有待提高。
培訓內容與需求不夠一致。對傳統農業技術培訓較多,對現代農業技術培訓較少,農民急需掌握的農業高新技術,沒有及時有效地傳播和更新,尤其是農業現代化背景下市場營銷等知識培訓較少。新型職業農民不僅要學會種養,還要學會加工和營銷,迫切需要掌握農產品線上推廣能力和電子商務經營管理能力,而培訓院校和培訓機構在培訓中缺少針對性,不利于快速打開農產品的銷路等。
培育機制不健全,缺乏長期保障。目前,各級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缺乏有效銜接,甚至出現多頭管理、各自為政、互不聯通的現象。此外,農業系列人才庫建設進度緩慢,新型職業農民的相關資格認定、職稱評定還需大力推進,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梯度不夠完善等。這就要求對新型職業農民職業的發展進行長期的規劃設計。
海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建議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的能力提升關乎農業現代化轉型的成效,要重視和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工作,努力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及中國式現代化作出貢獻。
制訂培育計劃,加大資金等支持。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根據轄區內農村發展情況和人才需求,制訂好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計劃,完善培育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投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各級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要幫助新型職業農民樹立職業規劃意識,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能,促進新型職業農民的成長,帶動地方農業發展。
加強宣傳引導,調動農民積極性。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及職業院校等要加大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宣傳引導,鼓勵廣大農民改變舊的觀念,建立職業認同感。新型職業農民要掌握好新技術新技能,主動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廣大農村大膽創新創業。要針對不同區域、不同產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提升培訓效果。通過樹立典型等宣傳活動,吸引更多的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甚至城鎮失業人員,參加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使他們成為農業創新型實用技術人才,不斷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優化培訓資源,完善教育培訓體系。進一步總結和推廣海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和“鄉村振興電視夜校”的經驗,積極學習和借鑒其他省市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統籌好各級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的資源,保障職業院校與培訓機構之間的有效銜接,確保兩者之間優勢互補,產生強大合力。各職業院校要集中力量開發滿足鄉村振興需要的在線學習教育培訓平臺,探索田間教學、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不斷提升培育效果。如,除了培訓農業技術技能外,還要增加海南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和休閑觀光體驗農業的相關知識,以適應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需要。
加快信息化建設,優化教育培訓條件。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盡快實現農村管理、農村社會服務、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信息化。進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環境,形成覆蓋城鄉并滿足學校、鄉鎮、農民家庭需求的遠程教育網絡。鼓勵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充分發揮遠程教育優勢,通過遠程課堂、在線課堂、互動課堂以及跟蹤服務,為農民提供幫助和支持,切實為廣大農民解決實際生產經營中的問題,幫助新型職業農民更好更快地成長。
(作者單位:海南科技職業大學)
原標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助力海南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郭微微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